金頌銅管樂團
金頌銅管樂團(Golden Hymn Brass Band)於2007年4月成立於台北文山。成立之初團員多來自雅頌合奏團(台北市立案演藝團體)及政大、台大、北醫等大專管樂團。樂團以銅管樂團 (Brass Band)標準編制編成,於實驗性的創團公演後,經公開招募團員,在2007年年中始進行常態性練習至今。本團為台灣唯一有常態活動的銅管樂團(Brass Band),編制上以銅管和打擊為主,音樂富有張力即表現性。樂器的使用上有別於銅管重奏團或銅管五重奏,樂團主要以短號(cornet)、柔音號(Flugelhorn)、中音號(Tenor Horn)、細管上低音號(Baritone)、粗管上低音號(Euphonium)、長號(Trombone)、低音號(Bass)以及各式打擊樂器所組成。
由於早期盛行於英國,因此銅管樂團又稱作英式銅管樂團(British-style Brass Band),藉以和銅管重奏(Brass Ensemble)或紐奧良式銅管樂團(New Orleans Brass Band)有所區別。當時樂器以鍍銀樂器為多,因此又稱作銀樂隊(Sliver Band)。中文也有人譯作「銅管樂隊」。
銅管樂團的發展與銅管樂器發展史緊密相連,第一支銅管樂團成立至今已超過兩百年。英國是銅管樂團發展最完整的地區,現在則遍佈世界各地,像是過去屬於大英國協殖民地的國家,或是法國、荷蘭、比利時、丹麥、瑞典等鄰近國家,都有許多歷史悠久的銅管樂團。這些地區教育體系也相當健全,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皆有一套相當完整的訓練體系,並培養出許多優秀的音樂家。
本團成立至今的主要目標在於推廣銅管樂團及銅管樂團原創作品。銅管樂團歷史悠久,雖早期曲目多以古典改編曲和行進曲為主,但許多重要作曲家,如佛漢威廉士(Ralph Vaughan Williams)、霍爾斯特(Gustav Holst)或阿諾(Malcolm Arnold)仍寫過給銅管樂團的原創曲目,留下許多重要作品,並影響了銅管樂團發展。在近代,則因出版業、唱片業發達,及成熟的音樂比賽市場,每年都有許多重量級作品問世。
除了出自耳熟能詳的名作曲家之手,像是史巴克(Philip Sparke)或是葛拉漢(Peter Graham),也有許多知名的管樂作曲家投入這個新的領域,如梅傑(Johan de Meij)。這些大型作品一方面為了知名樂團的錄音計畫所創作,另一方面是為了滿足每年廣大的音樂比賽市場。前者如葛拉漢的「世界之窗(Windows of the World)」或是史巴克的「高地組曲(Hymn of the Highlands)」;而史巴克所寫的「宇宙的音樂(Music of the Spheres)」或梅傑所寫的「超越極限(Extreme Make-over)」就屬於後者,分別為2004年及2005年的全歐銅管樂團大賽所作。
這些作品都是近年管樂界的熱門曲目,也曾數次被演出,卻因為銅管樂團在台灣鮮為人知,原創作品往往被忽略,甚至有許多演出者不知有原曲的存在。我們希望藉由音樂會,重新詮釋這些作品,再現銅管樂團原汁原味,也為觀眾帶來新的聽覺刺激。
為了提高銅管樂團能見度,本團積極參與國內音樂活動,並致力於銅管樂團音樂推廣,曲目涵蓋經典曲目和通俗音樂,以期雅俗共賞。本次演出由前樂團首席符秦僥出任指揮。符老師為台灣地區管樂推廣的幕後推手,除了積極從事基層音樂教育工作,身兼指揮、演奏者和編曲家於一身,本身更鑽研銅管樂團的歷史和相關知識,稱得上國內首屈一指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