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介紹
|
單位:中國時報 【汪宜儒/台北報導】 《更多相關活動》
編舞家何曉玫自二○一一年策畫「鈕扣*New Choreographer計畫」,召喚旅外舞者回台創作演出。今年參與的舞者包括德國布萊梅哈分芭蕾舞團的袁尚仁、旅美舞者高佩齡、蔡冠伶以及前香港城市當代舞團的張藍勻。他們的創作這次剛好都是要分享旅外漂泊的感想。
何曉玫任教於台北藝術大學,每年送出一批批的學生出國,深有感觸:「他們都很年輕就出去了,認識了世界,卻沒有機會認識一直改變中的故鄉及故鄉人。他們站上國際舞台,卻幾乎沒有機會回家鄉跳舞。」為此,何曉玫開始鈕扣計畫。
今年廿七歲的袁尚仁本是北藝大舞蹈系的學生,大二那年他休學當兵,接著轉赴香港演藝學院專修芭蕾,目前是德國布萊梅哈芬芭蕾舞團舞者。他 說,旅外生活經驗,讓他更認識自己,也更瞭解台灣與其他地方的不同。作品《對話》是支與羅馬尼亞舞者合作的雙人舞,反映人與異文化的對話。
四十歲的高沛齡曾是雲門舞蹈教室的老師,毅然放棄一切跑到美國,卅七歲才在美國奧克蘭密爾斯學院拿下編舞與表演的碩士,目前旅居舊金山灣 區,與美國知名當代編舞家芬利(Molissa Fenley)長期合作。這次她帶回來的作品是《The best defend she’s found》,展現自己追尋夢想的心路。
蔡冠伶曾是古舞團、台北越界舞團舞者,二○○八年起赴瑞士藝甸園娛樂繪畫空間、蘇黎世歌劇院等地擔任舞者。兩年前她從瑞士搬到紐約,成了自由舞者。這回她透過舞作《Kio Restas》,分享多年旅程中與人相識又分離的記憶。
張藍勻與香港籍的舞者丈夫羅凡旅居瑞典勻,她在北藝大舞蹈研究所還沒畢業時,就先輟學到香港城市當代舞團擔任專職舞者。她說,在香港一年 有四檔新作公演,加上巡演與商演,快速的節奏和適應性是生存的唯一法則。這次她編創《灰色調》,分享她這幾年在國外吸收的養分與調整的腳步。
「鈕扣*New Choreographer計畫」七月十九至廿一日在台北信義誠品六樓表演廳,廿七日在台南浣莎永華館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