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ART藝游網>藝文情報>展覽>新媒體藝術

好康優惠


活動介紹

《奇米拉的世界》-曾鈺涓個展

《奇米拉的世界》-曾鈺涓個展

時間:2014/02/15 - 2014/04/03 《活動已結束》

地點:臺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80號 (地圖MAP)

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

官網:http://www.dac.tw/event/Chimeras/

展覽名稱:《奇米拉的世界》-曾鈺涓個展

展覽時間:2014/02/15(六)~2014/04/03(四),10:00~18:00 (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展覽地址:臺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80號 (芝山捷運站2號出口,過家樂福)

展覽網址:建置中,敬請期待

展覽票價:免費

展覽簡介:

《奇米拉的世界》承續2012年《奇米拉之歌》討論數位時代,人類生存於真實與虛擬幻境中的移動、生活、感知與接收的狀態。透過「實」與「虛」所共構的身體游移互動空間,觀者在互動參與中,感知與沉浸於空間虛實的切面之中,探討在此科技構築的數位環境中,透過訊息所建構的個人生活情境、知識認知與社群生活中,人們如何在其中失去作為主體的權力。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

承辦單位: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虛實感知的數位存在-奇米拉的世界

曾鈺涓

《奇米拉的世界》承續2012年《奇米拉之歌》討論人類在數位時代中,在真實與虛擬幻境中的移動、生活、感知與接收的狀態。《奇米拉之歌》以一個移動手提裝置,透過裝置與母體之間連結與否的訊息傳輸,以希臘神話海妖之聲為本,暗喻人類與數位傳訊之間的矛盾感。《奇米拉的世界》則透過「實」空場與「虛」空場的互動空間裝置,企圖建構一個具劇場式的身體游移空間,讓參觀者在互動參與中,感知與沉浸於空間虛幻裡,探討在資料、空間、時間與影像的視覺再現與轉換當中,科技構築的系統,在數位編碼的狀態中,成為被重新建構的生命存在狀態與世界感知的方式。

奇米拉(Chimera)象徵生存於數位時代需要依賴數位載具,以身心靈滲入數位環境的人們,暗喻人類已經進化成為人機合體的賽博格(Cyborg),並且與數位基因體混種演化成為數位混種(Hybrid)。Chimera一詞,在希臘神話中的典型意象為具獅頭、山羊身與蛇尾的噴火怪獸,原意為she-goat(女山羊),今又代表基因生殖技術中的嵌合體,意指由兩個不同物種的細胞組成的“馬賽克”機體。人類已經成為有機與無機混合的Chimeras,與數位編碼融合成為一體,在數位環境中進行心智演化,藉由數位載具傳訊現身於虛擬世界當中,在虛擬與真實交會中,建構知覺記憶,真實記憶與數位記憶,在虛擬與實體空間互滲交融,人們成為透過數位訊號,進行演化繁衍能力的混種機體。

《奇米拉的世界》是奇米拉存在的空場,以2013年進化版《奇米拉之歌(v3)》揭開序幕。生存於移動培養皿中,唱著海妖之歌的奇米拉,以迷幻聲音召喚人們回到奇米拉母體的世界,成為集合體中的一分子,再進而幻變成為存在者。世界中的奇米拉,存在於「虛」空場與「實」空場:以「正與負」、「陰與陽」概念建構的兩個世界,以移動裝置與互動裝置為介質,使用實體光線、虛擬生物、文字訊息、投影影像,揭露客廳、臥室、餐廳、廚房、書房的存在。營造一個觀者漫遊展演舞台氛圍,在此「實」與「虛」空場中,進行數位存在個體的探索反思與感知。

「虛」空場的《空場》、《瀰漫》兩件作品,討論虛幻世界中的可視與不可視,訊息的流動與滲入,符號的意指與意符。《空場》以線稿構成「家」的空間,充斥於展場,並透過移動裝置(iPad),觀看浮動的奇米拉,於空間中飄移。《瀰漫》則將代表空間的英文程式碼[Got Bedroom !!]、 [Got Bathroom !!]、 [Got Living Room !!]、 [Got Dining Room !!]、 [Got Studying Room !!]、 [Got Kitchen !!]。懸掛於牆面,觀者透過移動裝置(iPad)觀看英文程式碼,觀看對應的象徵訊息,感受訊息所對應的訊息意義。

「實」空場的世界,是真實與虛擬交錯的場,以真實物件所裝置的空間,提供觀者坐着休息的客廳沙發,觀看牆上的電視節目,房間浴室鏡子照映出觀者身影,書房書桌上的書籍隨時提供翻閱,廚房的調味罐提供觀者調配美食,餐廳中的餐桌上準備着裝盛有食物的餐盤。此空間提出一個「家」的概念,以實體裝置提供真實地生活體驗,然而,所觀看與體驗的,仍是虛幻的回應。客廳的沙發中,《沁》移動漂浮着奇米拉,當觀者坐下沙發時,奇米拉朝向觀者侵入,觀者身體成為以奇米拉構成的主體,而牆上的電視節目,混雜的訊息重複的播放不可視的訊息影像。《非相》鏡中的觀者身影,是虛幻的再現,以奇米拉重新組構身體,觀者離開後,身體仍停留其中,漸漸滲入鏡中。《幻訊書》(圖4-5)書籍中的文字訊息是來自網路關鍵字所組構的詩句,觀者在翻閱間,重新組構詩句意義。《幻食》餐桌上的餐盤中的食物是奇米拉,觀者搖晃餐盤時,迫使奇米拉動態組成象徵食物的文字訊息。《仙度拉之泉》邀請觀者煮食虛幻美食,以瓶罐啟動構成奇異的記憶影像。

生存於訊號編譯與重組的e世代,人們在真實與虛擬之間切換感知生活的狀態,人類在無線的環境中,通過數位訊號互相連結,藉著訊號傳送,隱身於網路的彼端,想像現身於他端,與眾人共生共存。《奇米拉的世界》探討科技與生命,在資料、空間、時間與影像的視覺再現與轉換當中,訊息科技對人類生活、生態、環境與生命的影響,在由科技構築的系統,眾人生活、生命與生存集合於虛擬世界中,以數位意識所形塑的生命存在狀態,在數位編碼的狀態中,成為被重新建構的「奇米拉」。

曾鈺涓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
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台灣女性藝術協會理事長
台北數位藝術基金會監事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為數位互動藝術創作與理論,博士論文題目為【當代數位互動藝術之特質】。以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技術哲學」的「工具論」與「本質論」為觀念架構,以「控制論」為理論基礎,以歷史發展脈絡,理解數位互動藝術的根源、觀念與論述,重新分析藝術史中的藝術與科技、九零年代以後的西方數位藝術,台灣數位藝術。並在此脈絡下,提出數位互動藝術創作具有控制論的基本三種特質:「程式、編碼與執行」、「隨機、自動化與衍生」與「邏輯、程序與系統」。

1998年即開始從事數位藝術創。2002年開始,開始以網路互動形式進行互動藝術創作。2003年思考數位時代中「人」的存在狀態,以一系列作品討論此由科技構築的系統,集合眾人生活、生命與生存的所在。2002年於台北市立美術館發表《Let’s Make ART》個展,是台灣第一個於美術館所進行網路及時互動創作。2005年與2006分別以《Immersing ME》《Flow》獲選參展發表於「ACM Multimedia國際研討會」。2007年《Who系列作品創作》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科技藝術創作發表補助專案競賽榮譽,並於2008年5月與7月成果展覽於台北鳳甲美術館與國立台灣美術館。2008年作品《Flowerman》與《All Ways- O’s Chatroom》獲選發表於國際電子藝術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nic Arts, ISEA)」 。2008作品Flow以論文形式,發表於Leonardo國際期刊。

2010年,參與台灣數位藝術脈流計畫,於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策劃了「脈波壹:「身體、性別、科技」數位藝術展」。2011年策展新北市「光子+, 2011新北市科技藝術國際交流展」討論以光為主體的訊息傳遞意義,同年主持創作「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表演藝術團隊創作科技跨界創作計畫:露希安娜娜的晚餐計畫」。2012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研究出版「生命的對話-陳澄波與蒲添生」(蒲添生雕塑紀念館編)一書,並參與Leonardo國際數位藝術白皮書撰寫計畫,策展女藝會「身體意識-台灣新媒體藝術女性創作者聯展」,並赴日參與「2012 ACM Multimedia國際研討會」發表《露希安娜娜的晚餐計畫創作計畫》。2013年受邀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航藝術館舉辦個展,是該校2013 年度聘請短期境外專家重點專案,由北航文化與藝術傳播研究院主辦。

個人網站:
http://www.tyuchuan.com

 

 

放入藝文行事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