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介紹
|
出版日:2013/01/01
作者:月刊
出版社:典藏藝術
單位:典藏藝術 《更多相關活動》
價格:定價:180元 優惠價:95折171元
官網: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magazine/mag_retail.php?item=R030040720
SPECIAL REPORT
一顆遲到的炸彈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評審爭議特別報導
FEATURE
「私有」與「共享」
國際私人美術館現況
COVER STORY
逆境激流 林惺嶽傳
美國《Artforum》雜誌評選2012年度最佳展覽
Okwui Enwezor 「種族隔離的興起與衰亡」展
美術館贈藏與著作權移轉之新挑戰
監獄速寫 林文蔚X黑金城
私有與共享
國際私人美術館現況
藝術收藏在古代,基本上盡是皇室或貴族的專屬嗜好,他們把藝術品填滿宅邸,象徵著品味、智識和財富的能力。之後中產階級抬頭、封建制度解體,資本家成為了藝術市場的消費主體,其擁有的財富除了繼續反映私人品味及巨大消費力外,越來越多對收藏有想法的收藏家們,已不滿足於此,而是積極想讓藝術品與更多群眾分享和對話,儘管每個人背後目的不盡相同,但私人美術館就在這些狀況之下相繼出現。體察眾多私人美術館的發展策略,除了私有的虛榮,更多的是矗立邁向公眾的文化地景,這開放性的企圖使私人美術館成為以公眾為社交的對象,呈現在公立與畫廊處於美術單位功能逐步交叉、模糊的年代,私人美術館在策略上的靈活與能動性,具有更宏觀的思考和公眾關懷。
嶄新的可能
文│高子衿
去年11 月19 日下午,台北市立美術館以書面新聞稿的方式,公布了2013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與參展藝術家的徵選結果,姑且不論收件截止日為6 月30 日,而早已決定的評審結果為何延遲許久才予以公布,三位參展藝術家中有兩名不具台灣國籍,則是台灣館自1995 年成立以來,首次由外籍藝術家代表的例子,因而成為引發藝術界第一波爭議的主因,而獲選的提案因仍在發展中而稍嫌抽象,看不出藝術家的創作脈絡與台灣有何深厚淵源,故而外界質疑,台灣與國際接軌的管道已有所不足,如同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謝佩霓所說,「至今依然處於被動受邀、靜待網羅、個別參與的境遇」,是否更應該把這具有自主性的展覽機會,先行給予缺乏培植與舞台的台灣藝術家?因而台灣館的角色便成為緊接下來被提出討論的議題,特別是自2001 年之後,台灣館成為使用北美館名義所參與的平行會外館,對外,不再是名列大會中的國家館,也與台灣的政治外交處境有所關連呼應,然而,國內普遍仍是以國家代表隊的身分視之,才會因為此次的徵選結果而引燃存在已久的定位爭議,對此,文化部部長龍應台已主動提出欲召集三館館長,積極解決台灣館所引發的紛爭,眼見此會議即將上場,我們衷心期待這是一個回到制度層面重新檢視、改造的開啟,以及將多年的申辦經驗轉化成具公共性的知識生產與累積的契機,而非由中央指導單位趁隙合理接管、自此成為文化政策代言的對外樣板櫥窗。
此次在「台灣館評選爭議」的特別報導中,本刊除了收錄在討論過程中數篇已發表於網路的文章,也特別邀請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作者,就藝術行政的決策正當性、代表權的認同問題、資源分配的渴求,以及來自新加坡與香港的作者,分享該地域選取代表人選的運作機制,以及對於威尼斯雙年展是否仍作為有效連結國際的方式之看法。
私人美術館並不是新興的名詞,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惠特尼美術館(Whitney Museum)以及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等,起初都起源於富有的企業家們自己的藝術收藏,近年來,有許多國際收藏家更是前仆後繼的投入建造自己的美術館,它是藝術的新殿堂,不但決策過程相對簡單,可以滿足收藏家帶有實驗、冒險意味的藝術品味,亦可向公眾展現其對於藝術愛好的熱情。
而甫於去年底開幕的上海龍美術館,是由大陸新富收藏家劉益謙、王薇所創辦,今年他們位於上海浦西徐匯區的龍當代美術館也將落成,另外如上海證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以個人收藏創立的喜馬拉雅美術館、台商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於日前開幕的上海震旦藝術博物館等,接下來還有印尼華人企業家余德耀(Budi Tek)的德美術館也正在籌備當中,這一波私人美術館的風潮,讓中國彷彿進入了博物館時代,且可預期即將有數量不少的館舍出現,因而本刊特別在本期推出「私人美術館」專輯,除了分享國際上重要且各具特色的案例,以及公共與私人機構界限越見模糊的時代趨勢,進而思索美術館在今日還有何種可能的面貌發展。
目錄
EDITORIAL 編輯手記
42嶄新的可能∣高子衿
COLUMN 今專欄
44有關2013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展覽評選的質疑──我作為評審委員的個人觀察|王嘉驥
46傾聽的藝術∣馮光遠
GLOBAL VISION 國際視野
48 Artforum│林心如
NEWS焦點新聞
50新聞集錦 國際.中國.台灣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台灣館回顧
64雙括號裡的『台灣館』│呂佩怡
68我對北美館「雙展辦」的認識、觀察與分析│王嘉驥
72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十屆整理表│呂佩怡
藝論憤紛
74「2013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爭議事件」相關報導及討論時間軸│呂佩怡、張玉音
75自導自演的「依法辦理」──台灣館評審機制的荒謬│吳垠慧
76阿浚打油詩諷時事──威尼斯事件│陳浚豪
78在始終的「屈從」裡創造如何可能?│秦雅君
79 2013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 呂岱如臉書發表公開信│呂岱如
80被壟斷的知識,與台灣館的再現性神話│王聖閎
82被想像的國際潮流綁架│呂佩怡
84貧乏的只剩下雙年展?──藝術機構、國際連結與民粹民主│鄭美雅
86威尼斯台灣館外籍藝術家事件│張芳薇
88 2013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議題討論會│(整理)林怡秀
延伸觀點
90藝術公共化的正當性│吳介祥
92人種學佈置內的雙年展爭議│蘇哲安
94另類的召喚檮杌---當展?機制,成為藝壇事件簿│高千惠
他山之石
96退出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新加坡│何銳安
97策展自由不是高人一等的自由 就2013年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的公共操守提出問題│楊陽
100FEATURE 專題企畫
「私有」與「共享」國際私人美術館現況
102藝術新殿堂 改寫當代美術館版圖的私人美術館│高子衿
104重新格式化的「私有」與「共享」──談美國布洛德基金會的靈活策略│黃心蓉
108納粹防空洞:波霍斯私人美術館|李立鈞
110世界富豪築起中南美洲藝術天際線:索瑪雅美術館|王焜生
112自然和藝術融合的大觀園:伊紐罄藝術園區|李怡衛
114龍美術館的機遇與挑戰──創辦人王薇專訪│(採訪整理)吳亞男
REVIEW 深度評論
116重述一則自我誕生的神話:也談江忠倫的「未來秀2024」|鄭文琦
119不可感測的時間閱讀──張暉明個展「∞」|王?琳
122置人與悶:林文蔚X黑金城文件展|黃孫權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26強者的典範──記我的恩師林惺嶽|倪又安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32怎樣看見搖滾(六)│顏峻
134矯情與誤讀之必要:寫在花癡劇場系列最終章之後|鄭文琦
FORUM 藝術論壇
136談跳脫歷史線性的美學展示──從MoNTUE北師美術館「序曲展」│(整理)張玉音、林姿君
140紀錄之蝕:影像跨界的交會──台灣跨界影像美學專題座談│(整理)林怡秀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44攝影「言說」國際現實與視覺典範移轉:恩威佐「種族隔離的興起與衰亡」展|郭冠英
148我們盪鞦韆去:安.漢彌頓《一線之事》|馬元中
150原汁原味,超級城邦:法布里斯.伊貝的「原材料」個展|王馨梨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52美術館贈藏與著作權移轉之新挑戰 從2012 高美館國是論壇談起│高子衿
SNG 展覽直擊
154展覽現場傳真 中國.台灣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83溫故知新 2012台北當代水墨雙年展│袁金塔
186普立茲新聞攝影獎70年大展──新聞攝影典範價值的高度表現│蕭嘉慶
190延伸的地平線──劉耿一2012年新作觀後│白適銘
192優雅的間離│尚輝
194美麗花園──高師複數抽樣展│鍾一瑄
CALENDAR 展覽快訊
195展覽月報∣編輯部
November Issue / Content page Art news international art news 008-0...
《Cover Story》Valerie Chua | 借我妳的夢 《dpi特搜》台灣插畫家:張瓊文 | 魔法旅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