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ART藝游網>藝文情報>展覽>攝影展

好康優惠


活動介紹

高政全【新束代】-青少年肖像攝影展

高政全【新束代】-青少年肖像攝影展

時間:2014/11/01 - 2014/12/14 《活動已結束》

地點:DOUCHANGLEE中山概念店藝文空間DARTS

單位:高政全攝影

在束縛與解套之間,青春以符碼發聲

 

高政全【新束代】-青少年肖像攝影展 

 

Douchanglee台北中山概念店藝文空間 [DARTS]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61號)

2014/11/1(六)1400 開幕派對

 

展覽資訊:

台北

展期:2014111(六)~20141214日(日)

地點:DOUCHANGLEE台北中山概念店藝文空間DARTS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61

開放時間:12002000

1111400開幕派對)

11151400「肖像攝影」分享會)

 

台南

展期:2015123(五)~2015315(日)

地點:么八二空間(台南市中西區新美街182號)

開放時間:14002400,周三公休

20151232000開幕派對)

 

用塑膠袋或購物袋套住頭部為拍攝題材,許多人做過,但透過「套袋與解袋」為近50位青少年塑像,借此切入對一個世代的關注,進行如此規模的第一位專業攝影師是高政全,他以近兩年的時間完成【新束代】─青少年肖像攝影系列。

 

「新束代」三個字的意涵多重,從字面解釋可為新的束縛世代,而這束縛有的來自青春徬徨,或是社會制度的制約、個人夢想難以抒發的處境,以及與上一世代的溝通障礙

 

「新束代」刻意玩入台灣國語的語音遊戲,可念成「新塑代」,而「塑」意味著現今氾濫的塑膠袋,以及背後製造工業的鏈結,並因為套在被攝者的頭部,遮掩之間,既是束縛,也讓這個新世代發聲:「我有塑膠袋!」或意指台灣國語「我有事交代!」

 

【套袋與解袋  符號與解碼】

 

【新束代】中的青少年都1990年前後出生,他們是網路大國的原住民,眾聲喧譁而價值混淆的時代氛圍,是套束他們的網絡,他們或許不知所從,或許冷眼旁觀,或是見解獨立,他們都大量創造自己的語彙,用keyboard說話。長期關注青少年文化的攝影師高政全,藉鏡頭為新束代「解碼」。

 

所謂的「解碼」,也就是將他們的語言回歸中英標準鍵盤上的英文字母,例如「我」在注音輸入法中為「ji3」,而這回歸的符碼,亦即解下袋子的青少年肖像上的符號。

 

【新束代】系列共有26組肖像,一組兩張,總數52件作品。這群「我有塑膠袋」「我有事交代!」的青少年,有紅鼻子追夢人、香港佔中行動學生、反核青年、搶救棄貓少女、爭取LGBT平權的役男等,每一組肖像分兩部分,一張頭部套袋,另一張解袋說話(以鍵盤符碼表現),露臉影像以耳朵面對鏡頭,寓含傾聽與訴說。

 

之所以設定為26組,是呼應鍵盤26個英文字母本系列作品也以字母編組其中編號「@i」為展覽現場的互動裝置可供參觀者主動參與、置身框內接受投影在臉上或身上的一組符碼「94,而「94解碼後與「i」和「愛」諧音,高政全賦予「愛符號」的解讀,是認為只要有心都可以解套。此一例子清楚說明【新束代】系列試圖將符號意指、語音指涉等置入平面影像作品手法罕見而前衛。

 

【城市裡的青春對話】

 

【新束代】與社會學家提出的「Z世代」有諸多重疊之處。「Z世代」以符號發聲,不需動口,因此法國社會學家又稱之為「新沉默世代」(nouvelle génération silencieuse),他們的人際關係少不了數位器材,與人的溝通是透過鍵盤,更由於智慧型手機普及,促成他們可以嘴不發聲、用手指隨時隨地與人「交談」(chat),甚至訴諸鍵盤的力量,透過網路傳播而成為領袖人物,例如17歲即登上《TIME》雜誌封面的黃之鋒,或諾貝爾和平獎最年輕的得主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

 

發聲也意味溝通的企圖,高政全首次攝影個展《越線》即試圖呈現城市中的塗鴉客與社會關係的另類對話。而在【新束代】系列中,高政全再次以城市為襯,畫面中的青少年身在城市的光影、樓層、天橋、地標、公園、標語之中,亦即身在城市組織所建構的生存訊息裡,進行青春對話。

 

 

【關於高政全Richard Kao)】

 

1976年生於台北歷任牛頓出版、《中國時報》攝影記者現任《明周》雙周刊攝影副主編。擅長捕捉街頭影像、社會議題、人文紀實攝影,並長期關注台灣街頭文化與藝術活動,塗鴉客、街舞少年、夜店等皆為其長期關注與拍攝對象。他喜歡青少年帶有叛逆、稚嫩而懵懂的臉孔與態度,創作過程中因接觸年輕人,他也穿起懶人鞋、寬鬆牛仔褲、潮T,「田野」年輕人的文化,也年輕了自己。其高漲的創作欲望,從未因繁忙、擠壓的攝影記者生涯而退燒。繼【Cross Line越線】系列後,【新束代】將再次為新世代塑像,反映不同世代的對話關係之外,也象徵邁向四十不惑之年的攝影師,尋求解套與出口。

 

個人簡歷

現任:《明周》攝影副主編、台北市立大學兼任攝影教師

學歷: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系碩士、美國加州雷尼學院攝影系學士

經歷:《中國時報》攝影記者、牛頓出版攝影編輯

 

獲獎紀錄:

2010 外籍勞工在臺側影攝影比賽第一名

2010 首屆台海新聞攝影藝文新聞類、生活民俗新聞類優勝獎

2009 社會光明面新聞攝影獎

2008 22屆吳舜文專題新聞攝影獎

2006 全國消防攝影比賽第二名

2005 31屆曾虛白新聞攝影獎

 

個展紀錄:

2008Cross Line(越線)》影像創作個展,台北市電影主題公園。

聯展紀錄:

2012《越線》,鏡觀世紀台北─攝影藝術展,台北攝影中心。

2011《命懸一線119社會檔案》攝影聯展,台灣攝影博物館。

2011《越線》,時代之眼─臺灣百年身影聯展,台北市立美術館。

2010《越線》,1990年代之後的台灣批判寫實攝影聯展,台灣攝影博物館。

2010Living(殺生活)》,第十屆中國山西平遙國際攝影展,中國山西。

2010《殺生活》,第一屆全國新聞界藝術創作聯展,國父紀念館。

2009《越線》,兩岸三地影像聯展,廈門鼓浪嶼菽莊花園,中國廈門。

 

 

放入藝文行事曆 藝文專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