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位:文匯報 《更多相關活動》
港藝術館於3月22日至10月30日舉辦舉辦「館藏一百」展覽,精選一百位由明末至近代畫家的作品,百件畫作展示了香港藝術館中國繪畫收藏的豐富內容和特色。展出作品包括早期廣東名家張穆、黎簡、梁于渭、蘇六朋和蘇仁山等,展示了他們獨特的風格與表現手法。另「隔山畫派」的居巢、居廉兄弟,影響日後形成的「嶺南畫派」,成為中國繪畫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的畫派。當中「嶺南三傑」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及其弟子何漆園、趙少昂、關山月和楊善深等,力求引西潤中的理論和實踐;以及一眾「國畫研究會」的廣東畫家,包括潘龢、姚禮脩等,均提倡改革國畫,造成了當時畫壇巨大的迴響
踏入二十世紀,尤其隨著中國的成立,來自五湖四海的畫家,包括: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林風眠、張大千、李可染、陸儼少,以至近現代吳冠中、黃永玉等,他們在西方思潮的衝擊下,致力突破傳統;或是洋為中用、或是借古開今,形成了畫壇百花齊放的局面。而當時的香港亦造就了一批以保持傳統國畫為本的畫家,如:黃般若、彭襲明等,以及另一批自出新奇,突破傳統水墨規範的畫家,包括:丁衍庸、劉國松及呂壽琨等。
發展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內地「新文人畫」在一片「理論熱」中崛起,當中一群經歷文革的年輕中國畫家,包括:石虎、胡永凱、聶鷗、盧輔聖等,發展出一種特有的時代風格,其影響持續至今。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3/21/OT1303210013.htm
在許多長期關心、並以行動支持台灣藝術生態發展的民間人士傾力捐輸扶持之下,「視盟」與「悍圖社」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