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阿爾馮斯馬戲團 成立於2005年,在魁北克悠久的馬戲傳統中,展現年輕新意。劇團由一群畢業自蒙特婁國立馬戲學校的專業雜技演員、一位專業舞者、一位前滑雪冠軍和三位熱情、多才多藝的音樂家所組成,創團成員皆曾加入魁北克、歐洲地區的知名新馬戲(nouveau cirque)劇團,表演經驗豐富。阿爾馮斯馬戲團從魁北克傳統音樂及民俗傳統中汲取靈感,大膽地融合當代馬戲的藝術性和技術。2006年推出創團作《黃昏時分》(La Brunante),引起熱烈迴響。初試啼聲之作成功結束巡演之後,團員紛紛離團追求個人表演事業,分別加入瑞典當代馬戲團(Cirkus Cirkör)、瑞士星光馬戲團(the Cirque Starlight)、蒙特婁「一隻手掌七指頭」劇團(Les 7 doigts de la main)、艾羅瓦茲馬戲團(Cirque Éloize)、太陽馬戲團和快讓開舞團(Bouge de là dance company)合作。直到2010年,團員才再度合體,開始創作《伐木樂園》。
特技演員|安東.卡哈賓尼耶‧雷賓
畢業於蒙特婁國立馬戲學校。擅長「德國輪」(the German wheel)、「人形鋼圈」(the Cyr wheel)、「梯子平衡」(the Ladder)、一般雜技、丟擲球以及音樂。參與無數演出和創作計畫,包括:艾羅瓦茲馬戲團的《游牧者》(Nomade)與《管弦樂馬戲團》(Cirque Orchestra)、當代馬戲團的《九成以上,無人知曉》(90% Unknown)、太陽馬戲團的《名流號巡遊計畫》(Celebrity Cruise Project)、哥本哈根皇家歌劇院的《假面舞會》(Maskarade),以及「一隻手掌七指頭劇團」(Les 7 doigts de la main)的《痕跡》(traces)。
特技演員|馬諦亞斯.薩米納荷
國際級馬戲演員,擅長雜技和物件拋接,巡演足跡遍及法國、西班牙、阿根廷、巴西和杜拜,除了自家經營的芬蘭「秋天的顏色」(Circus Ruska)馬戲團,也與法國艾達勒馬戲團(Cirque Aïtal)、瑞典當代馬戲團(Cirkus Cirkör)以及蒙特婁「一隻手掌七指頭」劇團(Les 7 doigts de la main)一起合作演出。
樂手|喬希安娜.拉波特
八歲開始學習古典擊樂,成年後取得蒙特婁魁北克大學(Université du Québec)音樂文憑,與瓦內里(Gino Vanelli)、畢格哈斯(Dan Bigras)、布雷(Isabelle Boulay)等音樂家一起巡演,並參與艾羅瓦茲馬戲團《游牧者》演出,隨團巡迴全球五年。無數的電視演出,也累積了豐富的表演經驗。她也是「方斯華‧侯伊與偽裝成好手的傢伙」(François Roy et les As de la Frime)樂團的成員。該樂團在瑞奇蒙的歡慶搖滾音樂節(Festi Rock Festival)嶄露頭角,榮獲第二名佳績。她於2006年加入了阿爾馮斯馬戲團,共同創作《黃昏時分》。
樂手|翁德烈.嘉尼葉
生長於魁北克省拉諾迪耶地區,該地區素來有「多部唱和首府」(the national capital of call and singing)的美名。曾赴蒙特婁修習爵士吉他,也是魁北克傳統音樂樂團「紫羅蘭」(La Giroflée)的創團團員。於2006年參與阿爾馮斯馬戲團創團作《黃昏時分》的演出及製作編曲。此次亦加入劇團新作《伐木樂園》創作班底。
作曲家|大衛.布隆杰
曾於蒙特婁修習小提琴和爵士樂,後加入傳統音樂樂團「以乞丐之名」(La part du quéteux),該樂團在2007年榮獲「加拿大傳統音樂大獎」的「最佳專輯」。接著進入知名魁北克樂團「微笑的低筒鞋」(La Bottind souriante)擔任小提琴手,並於2006年加入阿爾馮斯馬戲團。
導演|亞蘭.馮格爾
畢業於蒙特婁魁北克大學,主修戲劇藝術。曾於實驗劇場擔任舞者及演員,加入知名劇團「卡爾邦14」(Carbonne 14),與《宿舍》(Le Dortoir)擔綱演出,並持續關注跨領域與表演藝術。其為艾羅瓦茲馬戲團執導的《管弦樂馬戲團》廣受好評,並執導阿爾馮斯馬戲團創團作《黃昏時分》。他同時也為蒙特婁「舞蹈廣場劇團」(L’Agora de la danse)等舞團編舞。
燈光與舞臺設計|尼古拉.德果都
畢業自「聖.泰赫絲的塞賈波學院」(Cégep de Sainte-Thérèse College),曾與羅勃.勒帕吉、修伊娜(Marie Chouinard)、弗列德里克(Kristian Fredric)、馬洛(Denis Marleau)與帕斯卡(Daniele Finzi Pasqua)等國際級藝術大師合作,為艾羅瓦茲馬戲團和太陽馬戲團操刀設計,累積超過六十餘件燈光設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