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介紹
|
單位:文化部 《更多相關活動》
文化部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今年與美國舞蹈藝術節(American Dance Festival)再次合作,贊助2名台灣編舞家赴美參與該藝術節「2013年國際編舞家駐村計畫」(International Choreographer's Residency Program, ICR)。經該藝術節評選後,由蔡昀庭與高嘉瑩兩位獲選參與,將於6月13日至7月27日在北卡羅萊那州的Durham駐村期間,與來自世界各國的同儕相互切磋、交流與分享。
蔡昀庭取得英國倫敦密德薩克斯大學(Middlesex University)編舞碩士,2011年獲新北市創作新人獎、2012年獲羅曼菲舞蹈獎助金,曾受邀至香港、保加利亞、義大利、英國等地發表作品。本身除編舞與跳舞之外,更專注於舞蹈電影之拍攝,希望讓侷限於演出空間之舞蹈表演,透過鏡頭之視野與焦距變動,呈現舞蹈全新之生命力,拉近舞蹈與觀眾距離。蔡昀庭創作之舞蹈電影「非彼非此(Betwixt and Between)」入選本年舊金山小型舞蹈電影節(Tiny Dance Film Festival, TDFF),將於7月27日在舊金山第九街獨立電影中心(The Ninth Street Independent Film Center)播映。「非彼非此」2012年於香港百老匯電影中心首映,之後於廣州、台北、澳門及北京等地巡迴放映。本次「非彼非此」獲選參與舊金山TDFF,是唯一來自台灣之影片,與來自全球之20支影片共同於TDFF播映。蔡昀庭本人亦受邀出席電影節,將於27日ICR駐村結束後,專程前往舊金山與其他出席者交流並觀摩。
高嘉瑩畢業於美國莎拉勞倫斯學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取得舞蹈碩士,專職於舞蹈創作與演出。現為高嘉瑩舞蹈團藝術總監,曾參與美國薩拉.魯德納、崔拉.莎普等著名舞團之演出,另其編創之舞作亦於美國相關場地演出,例如近期之創作The Strange Wait於4月24至26日在紐約Mulberry Street Theater演出3場。
美國舞蹈藝術節創立於1934年,今年將屆80年,紐約時報曾說「美國舞蹈藝術節已被國內外認可,因其開創性作品具有領導"美國現代舞蹈傳統與國外新崛起之當代舞蹈趨勢重要之聯繫"的地位。」1987年創立ICR駐村計畫,台北文化中心自2008年起與該藝術節合作,4年來已徵選7位台灣編舞家參加,其中布拉瑞揚更因參與2008年ICR駐村計畫後,成為首度獲該藝術節邀請參與其Past/Forward計畫的台灣編舞家,為2011年藝術節創作一支新舞作「風景」,在藝術節首演3場。
本年除蔡昀庭與高嘉瑩兩位編舞家獲選參與ICR駐村計畫外,令人興奮的是,在藝術節創辦80周年之際,台灣編舞家暨雲門舞集創辦人與藝術總監林懷民獲得藝術節2013年Samuel H. Scripts獎(Samuel H. Scripts American Dance Festival Award),表揚其在現代舞蹈領域之終身成就。頒獎時間定於7月26日晚間8點在北卡的Durham表演藝術中心(Durham Performing Arts Center)舉行,做為藝術節80周年慶祝活動之一。林懷民是該獎項創辦32年來,首位獲獎之台灣編舞家,除表彰林懷民之貢獻外,亦表示對台灣現代舞蹈成就之肯定。藝術節並於頒獎的同時,呈現林懷民之作品《水月》片段,讓現場觀眾感受作品優美之創作力,加深對台灣舞蹈之印象。
【文/金浩鈞】 香港佳士得秋拍預展2013年11月21至25日期間,展場上高360公分的巨作齊白石1934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