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介紹
|
單位:暮拉多元藝術空間 《更多相關活動》
「先知乍現」-物質想像的詩意與不可測
文/暮拉策展撰文
材料本身在看似靜止的狀態中如何理解其內在欲動的活躍性?若從巴修拉的物質觀點出發,便可以發現其中存在著某種「動態」推演,而這樣的認識則來自日常生活的經驗累積,只要能解開與科學知識之間的障礙,「與物質直接接觸」所產生的想像力無形中將使人與世界的關係更為親近。
於是,巴修拉以希臘古典元素為基礎提出想像的「四元素法則」,從原始的信仰出發,根據科學知識的精神分析,在古代宇宙論中發掘各種想像的印記並加以論述。例如以「水」的意象討論文學作品,進而連結人的生命歷程或與大地的精神關係;在「氣與風」的意象中,往往會產生一種飛翔的遐想;再以「火」描述生死本能的精神,及其象徵的光和熱對人的靈魂啟迪與生命高度的昇華。於此,物質在兩層意義下產生了價值。
在深層化的意義下,物質顯得深不可測,像是神秘。在躍進的意義下,物質像是無窮盡的力量,像是奇蹟。在兩種情況下,物質的中介作用教育了一個開放的想像。—加斯東·巴修拉,〈水與夢〉。
在此,透過物質的想像似乎足以開展出一個「世界」。水谷篤司以他帶有異國文化經驗的轉化與自身身體感的反饋,透過雕刻線條與印象配色,將其腦海中的「景觀」為這世界充實地建構出了「自然」;而夏愛華則透過與環境同步呼吸的生漆與岩彩,以植物種子與野生動物相遇為故事,就像從原生土地中孕育出的「生命」,為這世界佈局了「角色」亮相;最後,蔡宜儒的東方筆墨氣韻與西方的色彩流轉,以及狂放戲劇佈局中所內藏的幽默童趣則定調了這個世界的氛圍,讓一種具創造性的空氣不斷流動著。
可以了解,物質引動想像力所帶出的動態,其關鍵是「使主體藉由想像離開封閉的個人而進入自然」,進而理解人如何參與或再現世界。藝術家們於展覽中彼此適切的配合,自然而然地形塑了土地、生命與大氣的協調世界觀,同時也讓材料意象邁向精神性而開展出具詩性的生命層次。
「先知乍現」策展原文連結 https://pse.is/4nadw9
【每日藝聞】2014國際劇場藝術節 第七屆策展主題:「洗牌,重新看世界」 YOURART編輯 林曉當‧國家...
【每日藝聞】聆聽遷徙之聲《在巴黎歌唱越南風景:Huong Thanh》重新演繹越南民歌 YOURART編輯 林曉...
【每日藝聞】SIRO-A《迷幻樂園TECHONODELIC VISUAL SHOW》音樂、視覺、人體交融 神乎其技的聲光體驗 ...
【每日藝聞】台南人劇團《浪跡天涯 Bent》踏上愛與不愛間最錐心刺骨的旅程 YOURART編輯 豆子 台...
【每日藝聞】吉博‧瓦格Gilbert Varga接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中國時報邱祖胤/台北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