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ART藝游網>藝企媒合>藝企檔案

藝言堂週訊報

  • 上一頁
  • 下一頁


    好康優惠

    屏風表演班

    屏風表演班成立於1986年10月6日

    在創辦人李國修先生帶領下,屏風表演班堅持原創劇作,歷年共發表40回原創作品,以實驗小劇場的常態性演出,累積大劇場的藝術格局與觀眾基礎。演出類型多元風貌,喜劇與悲劇均有傑出表現,內容層面與當今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並舉辦多次「屏風演劇祭」,獨立籌資邀請海內外優秀表演團體交流演出。

    近年推廣「屏風小戲大作」之巡演計畫,積極培養地方戲劇藝文人口,除了深耕在地戲劇教育外,更致力推動台灣整體表演藝術。屏風堅信「Local is Global」的概念,以心用情寫下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事景物情,掌握城市脈動,探討生命故事,為華人地區重要的演出團隊。

    時至今日,屏風表演班陸續完成超過1532場次的演出,歷年作品巡迴海內外23座城市,觀眾人次累積逾130萬人次,是個驚人紀錄。在藝文生態未臻成熟的大環境中,屏風仍在作品裡持續展現高度藝術成就與穩定的票房收入,是台灣一個值得驕傲的藝術奇蹟!

    Ping-Fong Acting Troupe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on October 6th, 1986, Ping-Fong Acting Troupe has produced 40 original works that record the lives and stories of Taiwan, in a wide range of artistic and innovative styles, thus becoming a major performing arts group in the Chinese-speaking world.

    創辦人 李國修(1955年12月30日~2013年7月2日)

    《卓越雜誌》曾讚譽「在台灣沒看過李國修的作品,就不算是活在台灣!」,李國修是華人劇壇中難得的全方位劇場藝術家,第一屆國家文藝獎戲劇類得主,集創辦人、劇作家、導演、演員於一身,素有「台灣莫里哀」之美名。1986年成立「屏風表演班」,堅持原創、搬演台灣這片土地上的生命故事,是華人地區重要的演出團隊。

    李國修迄今原創編導共30齣叫好又叫座的大型舞台劇,個人演出超過百種角色、舞台表演逾千場,是台灣劇壇創作力相當旺盛的風雲人物。1997年以《三人行不行》系列劇本創作榮獲「第三屆巫永福文學獎」;1999年由紐約市文化局林肯中心美華藝術協會共同頒予「第十九屆亞洲傑出藝人金獎」;2006年獲頒「第十屆台北文化獎」;2011年以《京戲啟示錄》榮獲「第卅四屆吳三連文學獎戲劇劇本類」得主;2012年上海壹戲劇大賞,對其文化的執著堅守和對戲劇事業的傑出貢獻,獲頒「戲劇精神傳承獎」。

    李國修認為劇作家是靠著生命、情感和記憶來創作。因此,他身為外省第二代、以戰後兩岸分隔的歷史事實,為父執輩編導出關於老兵對家鄉思念的故事─《西出陽關》,並以劇中「老齊」一角,被媒體評譽為「最接近卓別林高度的演出」。

    引發台灣劇評讚譽最多的《京戲啟示錄》,是李國修為自己做京戲戲鞋的父親而寫。李父家訓「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是屏風表演班的創團宗旨,亦是李國修的座右銘。戲劇專家評譽「李國修以個人生命經驗,觸動集體記憶之海」、「《京戲啟示錄》可說是有如神助,場面調度在這齣戲裡靈活到了極點」、「它亦喜亦悲,悲喜交迸,充盈著時代風雨與人生際遇,蘊蓄著歷史厚度與生活實感」;「《京戲啟示錄》最明顯的符號就是戲鞋和中華商場,這對新一代的我們來說,已經成為一種文化遺產」等。此劇啟發無數觀眾對人生追求的意義,成為華人劇壇的榮耀之作。

    李國修從尋根到定根,繼而為母親創作《女兒紅》,表達對母親的追憶,從個人到家族的生命情調做了最莊嚴的告白,並帶領觀眾尋找安身立命的旅程。影評人聞天祥稱李國修是用舞台說故事的大師,能把家庭點滴化為時代縮影,不一樣的是,他跨越了性別的侷限,一樣的是,炫目的時空魔法以及永不嫌多的情感與寬容。李國修也為兒子創作魔術奇幻劇《鬆緊地帶》、為女兒創作《六義幫》等。

    李國修並不是一個有特定風格、特定形式的編劇,他喜歡用不同的體裁、不同的形式來創作,每個作品都以不同的主題進行探索。如他創作的【風屏三部曲】系列─《半里長城》《莎姆雷特》《京戲啟示錄》,藉以戲中戲的形式,探討現今台灣劇團的生存現象,透過角色扮演探究其與人生的微妙關係。國際作家陳玉慧分析,李國修擅長解構主義,能將台灣社會現象及小市民心理,處理成悲喜交加的戲劇文本,也是台灣劇場創作者中最精闢於解構之道的人。

    李國修也針對時事,以戲劇角度反映社會現象,如《救國株式會社》《三人行不行I-V》城市喜劇系列。而對現代男女複雜的情愛關係,他也提出獨特的戲劇手法予以詮釋,台灣戲劇學者于善祿稱譽李國修的《婚外信行為》比英國作家品特(Harold Pinter,1930-2008)的《情人》還要深沈,藝術技巧更高超。

    為向莎士比亞致敬,李國修將經典悲劇「哈姆雷特」改編成爆笑喜劇《莎姆雷特》,莎士比亞權威彭鏡禧教授評譽,李國修用他縝密的頭腦,幾乎是以數學概念在精算《莎姆雷特》每個場次的角色上下進出,將一齣大悲劇顛覆成喜劇,這當中的編劇技巧相當高超。而改編原著陳玉慧小說《徵婚啟事》,挖掘男人的寂寞,他並摘選書中二十位應徵男子,轉化成舞台上一人飾演二十角的經典劇作;此外,李國修也以眷村故事探討庶民記憶,改編原著張大春小說《我妹妹》,並入選為中國時報年度十大表演藝術。

    編、導、演合一的李國修認為,劇場是造夢的場域,在這無限想像的黑盒子裡,他擅長將「空間不存在、時間無意義」的創作概念運用在作品面上,另一方面也讓舞台空間發揮超前的感官體驗。1994年《西出陽關》舞台上呈現磅礡大雨的視覺特效、2002年《北極之光》的雪地極光幻化場面、2003年《女兒紅》首度百位演員同台、爆破場面震撼人心、2005年《好色奇男子》三千顆火焰燈泡,營造萬點星光搖曳生揮的壯闊場景、2008年《六義幫》全劇超過50場次、115個角色,全場不暗燈,撤掉鏡框式舞台的黑色翼幕,舞台呈現極速流動的劇場革命等,結合藝術家設計師們持續創意發想並執行完成。

    此外,李國修的喜劇文本繁複巧妙,人稱李式風格,不但戲劇人物面貌多端,其所描繪之戲劇衝突也往往具多重性格,而內容總是幾條主線同時進行,最後在重疊相交時,戲劇張力便達到不可預期之最高潮。所以,李國修獨特的舞台劇風格,總能在觀眾笑聲中抓緊時代脈搏,在娛樂中顯現省思的功能。

    不諱言自己對舞台的熱愛是會燙傷人的,李國修的熱情不僅止於反應在屏風表演班的劇作呈現上,他更將劇團組織規劃成四部九課十八組,進而研發一套系
    統化的劇場工作制度。如:1989年首次為國內劇場技術人員投保意外險、1991年開創「三合一」儀式、1995年首次為觀眾投保公共意外險等。

    李國修認為小劇場是大劇場的上游,他追本溯源,自1996年至2001年,共舉辦五屆「屏風演劇祭」是台灣首創劇團主辦演劇祭之先例。自費邀請香港進念廿面體、新加坡必要劇場、日本Pappa Tarahumara劇團抵台演出,促成國際文化交流外,並提供演出經費予國內有潛力的劇場團體與工作者,如台北曲藝團、莎士比亞妹妹們的劇團、神色舞形舞團等製作演出,不僅增加觀賞國外優秀演出的視野,並實質帶動台灣劇場表演活動的蓬勃發展。

    祖籍山東萊陽的李國修,1955年生於台北,成長於西門町的中華商場,畢業於世界新專廣播電視科。因為興趣投身表演工作,從演員到劇團經營者,李國修致力深耕表演藝術,曾任教於台北藝術大學劇場創作研究所、台灣大學戲劇學系兼任副教授以及政治大學、中山大學、世新大學、清雲科技大學等駐校藝術家,並親自走訪超過千場戲劇教育推廣的專場演講;李國修2004年出版的《人生鳥鳥》(台北:未來書城)一書中,以創作者特有的創意思考與角度,笑看人生;2011年與妻子王月共同出版《119父母》(台北:平安出版社)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給孩子三樣法寶──愛、想像力、幽默感」的觀念,引發關於親子教養的熱烈迴響。

    李國修在80年代因參與電視綜藝節目演出,廣受大眾喜愛,1982年榮獲「第十七屆金鐘獎最具潛力戲劇演員獎」,進而成為家喻戶曉的喜劇演員。深感於影視生態對培育表演工作者的困境,因此李國修對於提攜演員,不遺餘力。曾接受過李國修表演訓練的,有:楊麗音(第四十一屆金鐘獎最佳女主角)、郭子乾(第卅八屆金鐘獎最佳主持人)、曾國城(第四十一屆金鐘獎最佳主持人)、林美秀(第四十六屆金鐘獎迷你劇集最佳女主角)、樊光耀(第四十屆金鐘獎單元劇最佳男主角)、萬芳(第卅九屆金鐘獎最佳女主角)、黃嘉千(第四十四屆金鐘獎最佳女配角)等,這不僅使李國修成為金鐘獎頒獎典禮上,最多得獎者感謝的對象外,更讓「屏風表演班=屏風鍍金班」的名號不脛而走。

    李國修的作品記錄台灣環境的變遷與時代流轉,為這片土地留下了豐富的戲劇人文面貌。他認為,戲劇所呈現的百態人生正是生命形式的展現,他用舞台表達對生活、生命的情感,亦期待觀賞者觀照出自我的省思,這即是李國修致力推動的劇場理念──「看戲修心,演戲修行」。
    上一步

    屏風表演班

    電話:02-29382005
    郵件:pingfong@pingfong.com.tw
    網址:http://www.pingfong.com.tw/
    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www.pfs.com.tw
    上一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