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ART藝游網>藝企媒合>藝企報導>詳細介紹

藝言堂週訊報

  • 上一頁
  • 下一頁


    好康優惠

    2024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藝企報導
    藝企報導是藝企成果分享的資訊交流平台,歡迎藝企會員或媒體登錄,請登入會員或填寫刊登需求表單,經過審核流程後,我們會儘快將您的訊息刊登於網站上。我要爆料
    新世代社企「這個夢做得值得」

    新世代社企「這個夢做得值得」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

    【專題報導】

    年輕世代並不是只能對高失業率無奈、憎恨廿二K的無望一族。有一群年輕人,心懷社會理想,卻不走「占領華爾街」抗爭路線;手擁商業武器,卻不以華爾街哲學「賺取最大利潤」為目的。他們是「社企新世代」,志在以企業智慧解決社會問題。
     

    想做自己 不靠政府、企業 

    籌拍紀錄片「不老騎士」,感動人心的弘道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試圖以商業為工具,幫助NPO(非營利組織)轉型向社企靠攏。大學念合作經濟系,廿五歲投入老人福利關懷;過去的經濟素養讓她在社福界走出不同的路徑。

    「靠政府、靠企業,常要配合許多事情,我們想要做自己。」林依瑩說,傳統NPO常依靠各種補助贊助,難免必須妥協。她思索如何讓弘道自主,至少維持政府補助、企業捐助、自營收入各三分之一的比例。
     

    不老騎士 創下三千萬元票房 

    二○○七年她推動「不老夢想」方案,帶領十七位平均八十一歲的不老騎士環島,同時拍成紀錄片。在CNEX基金會等單位協助下終於上院線,創 下三千萬元票房及高知名度。雖然扣除製片成本兩千萬及公益場次、各單位拆帳後,三千萬元中弘道最後只拿到七十萬元,林依瑩仍然認為「這個夢做得值得」。
     

    楊儒門 資本主義經營社運

     

    「二四八農學市集」創辦人楊儒門說,協助農友賣菜,是用資本主義經營社會運動。 圖╱本報資料照片

    廿五歲以「白米炸彈客」身分轟動台灣的楊儒門,出獄後投身最關切的農運。近年推展「二四八農學市集」有成,在全台擴成包括百貨公司專櫃等十三個點,是從社 運轉型社企的典型。即使有人質疑他往資本主義靠攏,然而他自覺「救台灣農業」的原則從未改變,只是經過學習,方式變了,「我是用資本主義經營社會運動」。
     

    目前市集與農友三七分帳,楊儒門卻因自認市集規模還不夠大,不好拿薪水,靠演講教課、擔任企業顧問賺所得。他體內仍流著社運的血液:不印名片,嫌太俗;不 碰發票機,「我聽見那叮叮聲就有恐慌感」。市集許多成員也跟他一樣,大家常為該不該接哪些案子爭論不休。「純營利不是我們的選擇,若賺錢容易,卻對台灣農 業沒幫助,何必做?」
     

    廿四歲的劉書晴就讀台大國際企業系時,在活水社企開發共同創辦人陳一強建議下,創辦了「不同凡響」社(NTU Net Impact),成為Net Impact這個由美國MBA學生社團的台灣分會。
     

    社會問題 以商業思維解決

    延續Net Impact初衷,不同凡響社旨在培養學生以商業思維解決社會問題,追求世界永續發展。兩年間,成員已有三、四十位,辦「遛衣節」鼓勵舊衣交換,還有兩位成員赴海外尋找五十個成功的社企,將拜訪所得貼在網路。
     

    目前劉書晴在企業當商業分析師,尚未從事社企。「台灣社企還不成熟,我想先在大企業磨實力。」未來她期望為全球窮人發展負擔得起的商品,類似百元電腦等,「這是條長路,我得加強企業專業與人脈,才有能力貢獻。」
     

    慈善心夠 實踐內心的吶喊
     

    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李吉仁觀察社企新世代,認為是台灣青年新趨勢。他指出,現在光是台大管理學院,每年大約都有一成到一成五學生想以商業思維改變世界更重於致富。李吉仁期許新世代在投入社企前,一定要養好實力:「慈善心夠、方向正確,專業扎實,機會來時,就會找到方法實踐內心的吶喊。」

    上一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