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ART藝游網>藝企媒合>藝企報導>詳細介紹

藝言堂週訊報

  • 上一頁
  • 下一頁


    好康優惠

    2024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藝企報導
    藝企報導是藝企成果分享的資訊交流平台,歡迎藝企會員或媒體登錄,請登入會員或填寫刊登需求表單,經過審核流程後,我們會儘快將您的訊息刊登於網站上。我要爆料
    社企創投 發掘改變社會的力量

    社企創投 發掘改變社會的力量

    2013/03/07 經濟日報 何秀玲

    【專題報導】

    「社會企業(簡稱社企)創投讓社企不再是黑暗中的孤星,而是形成銀河互助系統的橋樑」。台灣活水社企開發、中國易社計畫以及香港社會創投基金等兩岸三地具 代表性的社企創投,努力打造培養社會企業家的環境。他們鼓勵有志從事社企者,嘗試瞭解感興趣的議題,一旦受到公益感召,就會引發經營熱情。


    活水社企開發──協助社企創新發想


    活水社企開發共同創辦人陳一強是少數台灣社企創投家,社會企業目的是公益,透過企業手段追求最大利益以達到目的,他必須清楚社企的經營方向和目標,與有心從事者溝通清楚,也必須告訴對方,原來的點子是否可經營。


    1993年開始,陳一強加入管理顧問公司長達15年,2008年參與台灣第一家社企創投公司「若水國際」的成立,2011年他自行創立「活水社企開發公司」,發掘可改變社會的投資個案,有案子之後找天使投資人。

    陳一強說,成立社企的障礙與挑戰,除了缺乏大眾參與的管道外,也是因為許多人加入社企抱持著積功德的價值觀,卻不會關心經營結果怎樣,因此之前缺少成功案例。

    他表示,創立社會企業必須有創新的模式,但有些社企創立的核心能力明顯不足,短時間補足短處很重要;他也觀察,很多社企不重視組織治理,導致許多帳都不清楚,因此更應該建立透明誠信的制度。

    社企創投的工作是發現具潛力或興起中的社會創業家,他們建立了改變社會的投資模式,需要發展出創新性的營運結構,創造公益的投資骨架,先找到連接追求公義 的天使投資人,接下來就是吸引追求人生價值的專業人士加入。「創投是企業跟社會中間的翻譯機,重要的是搭出橋樑讓彼此改變」。

    時代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如媛說,如果要當社會企業家,創立社會企業的選題很重要;陳一強也建議,有志創立社企者可先了解自己最想知道的社會議題,如果不懂社會議題很難起頭。「從事社企經營,熱情與夢想很重要,但要真正受到感召才能帶出熱情」。

    易社計畫──關注大中華區社企

    易社計畫(ECSEL,Empowering Chinese Social Enterprise Leaders激勵中國社企領導者之英文縮寫)中國總監黃效分享他在中國投入社企創投的經驗。黃效原先是創業家,並非專業經理人,後來投身社會公益,帶著 易社計畫回到中國。

    易社計畫是由美國Schoenfeld基金會所贊助,主要目的是扶持大中華區具有潛力的社企創業者,若申請加入易社,通過者可被提供美、中短期跨國培訓計畫及超過1萬美元的全額贊助,另外安排諮詢導師,讓創業者獲得創投機會。

    幾年前黃效帶易社回到中國大陸發展,他說剛開始推展易社計畫很艱難,全額贊助反為推動易社的阻礙,中國了解社企概念的人不多,連一線城市也如此,很多人都問他真的免費嗎?黃效花了不少時間說服他們相信計畫的可靠性。

    他希望通過易社的活動,連結關注於創造與改變的年輕人,讓兩岸三地有想法的年輕人創造機會交流合作,讓社企與社企也能成為合夥人,去(2012)年易社計畫在中國成都舉辦培訓,也提供媒合,成功促成碳排放管理和生態旅遊的社企合作。

    他說,經營社企需要大家實際行動,不妨嘗試擔任志工,瞭解這個社會需要什麼。「相信你也猶豫過是否要投入,也許很多人都想過同一件事情,只是有人願意跳出來實踐,所以這個人成功了」。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導引商業投資挹注社企


    另外,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魏華星則分享他的香港經驗。魏華星30歲出頭就已是香港電訊盈科的助理副總裁,但卻在2007年投身社會創投基金,他希望以社會投資的方法,為社會帶來成功案例。


    投資社企的優先順序是什麼?魏華星說,應先看創立社企可能帶來的改變,再來可以自負盈虧,能帶著自己創辦的組織走下去, 獨立站起來繼續營利,才是社會企業。


    魏華星曾經擔任專業經理人,成立社企創投如何看出是否達到短期效益?他認為,最重要是社企帶來的改變,帶動大家一同參與,引導商業金融投資開始討論社會企 業。他相信社企絕非他人眼中一小群好心人所玩的遊戲,若每個人都可以思考自己的位子能為社會做什麼事情,就能真正解決問題。


    社企流創辦人林以涵在2011年因聽演講認識魏華星,那時候魏華星曾說,若你心中有什麼想做的事情,從你能做的事開始做起,當下她心中未掀起太多漣漪,但她因工作的關係接觸了許多社企資訊,她思考或許她也可以做些什麼,台灣第一個華文社企資訊匯流平台因此成形。


    她認為,能將心中的點子化為行動,是專業與人脈累積,也必須不怕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你將會發現很多人都想做一樣的事情。趙如媛也鼓勵有志創業者應儘量避免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不試試看,你怎麼知道做不到?」

    上一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