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ART藝游網>藝文情報>專欄>每日藝聞

好康優惠

2024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活動介紹

【每日藝聞】台南人劇團《浪跡天涯 Bent》踏上愛與不愛間最錐心刺骨的旅程

【每日藝聞】台南人劇團《浪跡天涯 Bent》踏上愛與不愛間最錐心刺骨的旅程

時間:2013/11/26

單位:YOURART藝游網 《更多相關活動》

【每日藝聞】台南人劇團《浪跡天涯 Bent》踏上愛與不愛間最錐心刺骨的旅程

YOURART編輯 豆子

台南人劇團歐美當代經典第參號作品《浪跡天涯Bent》一開賣幾近秒殺式的售鑿,其原因除了劇本題材聳動辛辣之外(本劇翻譯自Martin Sherman於1979年創作的作品Bent,同年榮獲東尼獎和普立茲獎的提名入圍),其中,兩位新生代編導演「蔡柏璋」「魏雋展」的人氣加持更是功不可沒,蔡柏璋,以細膩的巧思貼合時代脈動,作品觸動現代人的心扉,從《K24》《木蘭少女》到《Re/Turn》皆是票房口碑雙贏的保證;魏雋展,從默劇、小丑、操偶到寫實表演,以深厚扎實的演技抓住觀眾的目光,作品《最美的時刻》、《假戲真作》,更屢獲台新獎入圍肯定。這檔戲堅強的卡司陣容實在令人期待!! 若未買到票的朋友,明年水源劇場加演,12月12日中午12點台南人之友優先購票,12月16日全面開放,敬請期待!

浪跡天涯劇情講述發生在1934年6月30日開始的長刀之夜(Nacht der langen Messer),希特勒以突擊隊領導人羅姆有同性戀傾向作為藉口,消滅逐漸坐大的納粹突擊隊勢力,三天之內有超過百人被殺害,千人遭到逮捕;同時,納粹更以道德淪喪、無法生養優秀亞利安人的後代為由,展開大規模逮捕虐殺同性戀者的行動。

醉生夢死的Max一覺醒來,發現床上多了一位陌生的小帥哥,接著又陰錯陽差成為了納粹的頭號逃犯,於是他與男友Rudy,展開了一場邊逃邊愛的逃亡旅程‧‧‧
 

節目資訊

2014春天戲水 – 浪跡天涯
時間:2014/04/04 - 2014/04/13
地點:水源劇場(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92號10樓)
http://www.yourart.asia/news/show/15092
 

延伸閱讀

蔡柏璋

現任台南人劇團聯合藝術總監。台灣大學戲劇系第二屆畢業,於2008/09遠赴英國倫敦皇家中央演說暨戲劇學院(Royal 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and Drama, University of London)攻讀音樂劇場碩士(Music Theatre)學位,並以全班最優異的成績畢業。

蔡柏璋是國內難得一見集編導演三項才華於一身的創作者,與莎士比亞的妹們的劇團、創作社、驫舞劇場、如果兒童劇團及台南人劇團皆有合作。在創作之餘,並致力於戲劇推廣和教育工作,在台南人劇團的青年劇場和國內大專院校皆可見到他的教學蹤影。

蔡柏璋在校就讀期間(2002-2003)便獲選為臺大與美國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的交換學生,至美國研讀戲劇相關課程一年。2007~08受邀擔任台南人劇團的駐團編導;2009年起,受邀與呂柏伸共同擔任台南人劇團聯合藝術總監。由他擔綱演出的作品中多次獲得台新藝術獎的肯定,其中創作社【嬉戲: Who-Ga-Sha-Ga】榮獲第三屆表演藝術的百萬首獎、【莎士比亞不插電3:馬克白】第6屆表演藝術十大作品。音樂劇創作劇本《木蘭少女》不僅獲得府城文學獎的首獎,也被挑選作為台大戲劇系2009創系十週年的紀念演出,並於2011年1月在台北國家戲劇院重製上演。此外,他所創作的電視影集型式舞台劇《K24》,更是開創臺灣劇場史上第一齣連演六小時喜劇的新記錄,演出成果深受兩岸學者專家與媒體觀眾的讚賞與好評,受邀擔任第八屆華文戲劇節開幕節目。2011年受邀執導誠品春季舞台第三號作品《Re/turn》全省三十場銷售一空;同年更被天下雜誌遴選為表演藝術類的Future Young Leader,同時獲亞洲文化協會(A.C.C.)贊助至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美國定目劇團(A.R.T.)進修聲音演說課程半年,並遠赴莫斯科藝術學院(MXAT)參訪學習三個月。

http://homepage.ntu.edu.tw/~theatre/faculty//teacher/teacher37-intro.htm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8%94%A1%E6%9F%8F%E7%92%8B-Pao-Chang-Tsai/295386544338
http://www.biosmonthly.com/contactd.php?id=623
http://www.biosmonthly.com/contactd.php?id=3295

魏雋展

台北藝術大學 戲劇碩士畢 現任三缺一劇團藝術總監。連續三年由他擔綱主要角色、戲份吃重的表演作品入圍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在七年級的劇場表演者中,魏雋展無疑是竄紅速度最快,備受矚目的超新星。

從大學時代參與話劇社,進入北藝大就讀表演研究所,到集結社團同好成立三缺一劇團,魏雋展在與不同導演的合作經驗中,不斷汲取、吸收、內化,強大自己的表演實力與能量。身為一個演員,魏雋展私下有著極度敏銳的觀察和感受力,生活中各類事件、人物與議題,經由他的裁切、選擇與結構,都能成為表演的原料,並從這種日常性自我創造中,擴及對社會議題與價值體系的挖掘,展現對生存的反思詰問與辯證。

獨角戲是他最擅長、也是最淋漓盡致展現個人特質的表演形式,無論是《巷子裡的女人》、「漢字寓言」的《罰》,或人偶同台的《最美的時刻》,魏雋展的表演總能緊緊抓住觀眾目光、引發共鳴,與之一同在劇場裡感受呼吸與心跳。對他而言,表演的施力點是自己與角色的對話過程,因此,一場演出永遠是一個意見,一種態度的聲明與選擇。去年入圍新人新視野的偶戲作品《偶戲練習—男孩》及為演員賀湘儀量身編導的獨角戲都將陸續上演。

http://par.ntch.edu.tw/article/show/1346406718666651
http://www.shortoneplayer.com/member-list/%E9%AD%8F%E9%9B%8B%E5%B1%95-%EF%BC%8D-%E8%97%9D%E8%A1%93%E7%B8%BD%E7%9B%A3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0150606561045202.440822.373572765201&type=1
http://par.ntch.edu.tw/article/show/1346406718666651

鮑奕安

國立台灣大學戲劇學系第七屆(主修表演)畢業,目前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表演組。現為<大鳥是一種貂>劇團團員。表演師承姚坤君老師。曾獲第十一屆青年才俊‧大學生競演戲劇節最佳男演員獎。

http://www.wretch.cc/blog/action1911/34902183


吳柏甫

吳柏甫,自由表演工作者。畢業於中山劇場藝術學系第一屆,並於今年錄取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表演組。曾參與台南人劇團《K24》、《莎士比亞不插電2-哈姆雷》、黑眼睛跨劇團《禿頭女高音–不標準時間》、《活小孩》等製作。

http://qp.org.tw/%E5%82%8D%E5%9C%B0%E8%80%8C%E8%A1%8C%EF%BC%8C%E5%AE%89%E8%BE%A8%E7%95%B0%E5%90%8C/

羅恩妮

《浪跡天涯》的音樂設計,繼劇場《Re/turn》、電影《十二夜》和廣告作曲《It Was May》之後,最新代表力作!作曲家,編曲,管弦樂編寫,音樂設計。四歲學琴,十五歲開始修習作曲,師事金希文教授,高中畢業後通過資賦優異保送甄試進入東吳大學音樂系,主修作曲,取得學士學位後,繼續前往紐約,於NYU攻讀電影配樂,並取得碩士學位。2010年自紐約返回台灣,在不同領域中嘗試各種音樂的可能性。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7%BE%85%E6%81%A9%E5%A6%AE/282994491743458

Martin Sherman

Martin Gerald Sherman (born December 22, 1938) is an American dramatist and screenwriter best known for his 20 stage plays which have been produced in over 55 countries. He rose to fame in 1979 with the production of his Pulitzer Prize-nominated play Bent, which explores the persecution of homosexuals during the Holocaust. Bent was a Tony nominee for Best Play in 1980 and won the Dramatists Guild's Hull-Warriner Award. It has been produced in 35 countries and was adapted first by Sherman for a major motion picture in 1997 and later by independent sources as a ballet in Brazil. Sherman is an openly gay Jew,[2][1] and many of his works dramatize "outsiders," dealing with the discrimination and marginalisation of minorities whether "gay, female, foreign, disabled, different in religion, class or color."[3] He has lived and worked in London since 1980.[4]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rtin_Sherman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 Bent(電影版)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Bent)是一套1997年首映的英國電影,由Sean Mathias執導,克萊夫·歐文、Lothaire Bluteau及伊恩·麥克連等主演。故事改編自1979年的同名舞台劇,以1930年代的納粹德國為背景,描述一名同性戀男子被送到集中營後的經歷。

1920年代未至1930年代初魏瑪共和國的柏林,本是同性戀者的天堂,但希特拉掌權後,同性戀者在德國的待遇卻每況愈下。

Max出身自一個富裕家庭,卻因他的同性戀性傾向而和家人鬧翻了,他在柏林與男朋友Rudy同居,卻仍然過著夜夜笙歌的生活。1934年某一晚,Max不理會Rudy的反對,帶了一個納粹衝鋒隊隊員回家,卻適逢希特拉向恩斯特·羅姆及羅姆率領的衝鋒隊下手(即長刀之夜那一晚),Max只好帶著Rudy逃離柏林。

Max向也是同性戀的叔父Freddie求救,Freddie勸Max離開德國,甚至為Max辦了假證件,但Max卻不肯丟下Rudy獨自逃走,兩人唯有繼續他們的逃亡之旅。期間他們被蓋世太保捉到,將兩人送往達豪(Dachau)集中營。在途中,士兵對Rudy拳打腳踢,但Max為了自保,假裝不認識Rudy。最後Rudy被活活打死,而Max則決定為了在集中營中受到稍微較好的對待,假扮猶太人。

到了集中營,Max如他所願被分獲一顆黃色的六芒星(即代表猶太人的大衛星),而不是倒轉的粉紅三角形。士兵安排他與在火車上認識的另一名男同性戀者Horst一起工作,把一堆石頭從一個位置搬到另一個位置,跟著再搬回去原本的地點。最初Horst因為目睹Max怎樣對Rudy而不肯和Max說話,但日子有加後,兩人為了解悶,終於開始談了起來。Horst雖然不贊同Max假扮異性戀者的做法,卻沒把他供出來,只表示以真的一面死去總好過以假的一面偷生。

兩人逐漸成為朋友,更愛上對方,雖然不敢有實質的接觸,卻用言語及想像力「做愛」。某天,Horst病倒,Max對營中的長官謊稱生病的是Max,而把藥物騙上手,但最後卻因Horst忍不住咳嗽起來而被那長官發現。長官將兩人帶到集中營的電絲網,命Horst撲上電絲網,Horst卻轉身嘗試襲擊長官,結果被長官槍斃。Max見狀,只默默幫Horst脫下他的外套(即有倒轉的粉紅三角形的),將外套穿到自己身上,再撲向電絲網自殺。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9F%E5%91%BD%E4%B8%AD%E4%B8%8D%E8%83%BD%E6%89%BF%E5%8F%97%E4%B9%8B%E6%83%85

納粹德國同性戀史及大屠殺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同性戀者在德國,特別是在柏林享受著比較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更自由和更被接受的生活。然而,隨著阿道伕·希特勒的崛起,禁止同性戀成?納粹政黨的目標之一,最終被列於大屠殺的名單內。1933年開始,同性戀組織被禁止,關於同性戀及性學的學術作品被禁止,而納粹內部的同性戀者被殺害。據估計,1928年德國有大約120萬公開的男同性戀者,在1933年-45年之間,大約10萬男性被警方註冊為同性戀者,而當中的大約5萬人被定罪。當中大部分人被囚禁在普通監獄,而估計有5000到15000人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目前沒有清晰的數據表明當中究竟有多少人死亡,但是著名學者Ruediger Lautman估計關押在集中營的同性戀者的死亡率高達60%。監獄中的同性戀者受到逮捕者的殘酷對待,也受到其他囚犯的迫害。這是同性戀者比較其他「反社會團體」更高死亡率的因素之一。

戰後,很多國家沒有承認同性戀者在集中營的所遭受的待遇。甚至一些已經逃脫的人被再次逮捕,並根據納粹年間得到的證據再次被判刑。直到1980年代,政府才開始承認這段歷史,並一直到2002年,德國政府才?此對同性戀社區作出道歉。雖然這段歷史仍具爭議,但是歐洲議會於2005年採納了關於對同性戀屠殺的解決方案。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4%8D%E7%B2%B9%E5%BE%B7%E5%9C%8B%E5%90%8C%E6%80%A7%E6%88%80%E5%8F%B2%E5%8F%8A%E5%A4%A7%E5%B1%A0%E6%AE%BA

長刀之夜

長刀之夜(德語:Nacht der langen Messer)或蜂鳥行動(Operation Hummingbird)又稱血洗衝鋒隊,在德語更常稱羅姆政變(德語:Rohm-Putsch),是個發生於德國1934年6月30日至7月2日的清算行動,納粹政權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處決,大多數死亡者為納粹衝鋒隊成員。

希特勒因無法控制衝鋒隊的街頭暴力並視之為對權力的威脅,故欲除去衝鋒隊及其領導者恩斯特·羅姆。他還想安撫害怕及厭惡衝鋒隊的國防軍高層,特別是當羅姆企圖想把國防軍納入自己領導的衝鋒隊之下。最後,希特勒清算其政權的政敵,特別是忠於副總理帕彭的人馬。至少有85人死於清算,不過最後的死亡人數可能達幾百個。超過一千的反對者被逮捕,大部分參與行動的是黨衛隊及蓋世太保,此次行動加強並鞏固國防軍對希特勒的支持。

同時,德國法律雖已禁止以對政權的忠誠為理由進行法外處決並已執行過百年,但因為德國法院及內閣解禁及消除相關障礙,此次行動為納粹政權帶來法理上的依據。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5%B7%E5%88%80%E4%B9%8B%E5%A4%9C

蓋世太保

秘密國家警察(Geheime Staatspolizei,縮寫:GESTAPO,漢語音譯蓋世太保),是納粹德國時期的秘密警察。秘密國家警察由黨衛隊控制。它在成立之初是一個秘密警察組織,後加入大量黨衛隊人員,一起實施「最終解決方案」。

1933年春,希特勒出任威瑪共和國總理,而赫爾曼·戈林接管普魯士警察局。戈林於1933年4月26日成立政治警察組織蓋世太保,核心成員為普魯士警察。

1934年,在希特勒的調停下,希姆萊的黨衛隊接管了蓋世太保。

二戰爆發之後,大量蓋世太保隨德國國防軍一同進入佔領區,在那建立了眾多輔警部隊,這些輔警部隊全部聽命於蓋世太保,成為其機構的一部分。

蓋世太保秘密警察有「預防性逮捕權」。在納粹德國時期,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左派人士、抵抗戰士及猶太人等都未經法律程序被蓋世太保投入集中營(保護性看管)。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B%96%E4%B8%96%E5%A4%AA%E4%BF%9D


同性戀

同性戀或者同性愛、男同性戀及女同性戀為一種性傾向,指相同性別之間的個體產生愛慕、情感及性吸引及性行為的現象。別稱為同人、同民。

同性戀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課題,自由主義者及性解放運動人士形容此為一種自我身份認同和社會標籤,同性戀曾經被認為是一種性慾倒錯,但不被自由主義者認可。他們解釋,同性戀作為少數群體沒有被視為錯誤的原因,就像左利手一樣。但是就於社會的常態意識、傳統或者宗教信仰等方面考慮,會認為同性戀是不可以接受的,過去及今天一些國家甚至對這一群體產生恐懼、排斥乃至憎惡,但仍有一班中間派人士,他們不恐懼同性戀,但對其訴求有所批判及質疑,但在自由主義者眼中,他們仍然是恐懼同性戀。

歷史上曾有過接受同性戀和壓制同性戀的時期,例如古希臘同性戀、古羅馬同性戀。部分先進國家,如北歐、西歐各國及美國數個州,最近幾十年的發展趨勢是增加同性戀的透明度、認同度、及為同性戀提供平等的法律權利,包括婚姻、領養、醫療保健等等。此外,動物同性戀現象、性傾向和生物學也是被社會、各界所廣泛注意到的議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8C%E6%80%A7%E6%81%8B

 

相關報導

台南人劇團《浪跡天涯》-在慘絕人寰中,發現愛
http://blog.udn.com/jabbar66/9507532
我們,就是自己的困境 蔡柏璋╳魏雋展
http://par.ntch.edu.tw/article/show/1383296196045778
《浪跡天涯》排練筆記1—我們是人 我們做愛
http://tainaner25.pixnet.net/blog/post/164900553
《浪跡天涯》排練筆記2—非常正常
http://tainaner25.pixnet.net/blog/post/165336723
《浪跡天涯》排練筆記3—如果只能抱你一次
http://tainaner25.pixnet.net/blog/category/2379456
 

影音紀實

台南人劇團tainanerensembl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ainanerensemble?feature=watch
Bent (Trailer)電影預告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tcfmJG3JnE
【同志電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vEL_iQpkb4
金士頓年度廣告英文主題曲「It was May」配樂羅恩妮/作詞者蔡柏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RyYdUHtK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z9J4JgGEsU
台南人劇團《浪跡天涯》新版預告,2014與你一起放浪形骸、越逃越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mWBDXFPUno
 

放入藝文行事曆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您可能會喜歡的類似的訊息
【每日藝聞】芮妮‧弗萊明本週再登台 詮釋韓德爾歌劇詠嘆調

【每日藝聞】芮妮‧弗萊明本週再登台 詮釋韓德爾歌...

時間: 2013/05/13

【每日藝聞】芮妮‧弗萊明本週再登台 詮釋韓德爾歌劇詠嘆調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睽違6年,令許...

【每日藝聞】幸福真味Ⅶ-2014徐錫隆小提琴獨奏會 窺探音樂雋永的經典

【每日藝聞】幸福真味Ⅶ-2014徐錫隆小提琴獨奏會 窺...

時間: 2014/01/23

【每日藝聞】幸福真味Ⅶ-2014徐錫隆小提琴獨奏會 窺探音樂雋永的經典 YOURART編輯 林曉當‧台灣室內...

【每日藝聞】《2016新點子劇展》酸‧辛‧鮮‧甜!三位新銳導演帶您一探家庭各種滋味

【每日藝聞】《2016新點子劇展》酸‧辛‧鮮‧甜!三位...

時間: 2016/03/16

【每日藝聞】《2016新點子劇展》酸‧辛‧鮮‧甜!三位新銳導演帶您一探家庭各種滋味   YOURART...

【每日藝聞】劇場黃金組合詮釋愛情故事新經典《明年,或者明天見》道出橫跨30年的台灣集體記憶與禁忌之愛

【每日藝聞】劇場黃金組合詮釋愛情故事新經典《明...

時間: 2015/02/05

【每日藝聞】劇場黃金組合詮釋愛情故事新經典《明年,或者明天見》道出橫跨30年的台灣集體記憶與禁忌...

【每日藝聞】雷諾瓦光影之美 李屏賓抓得住

【每日藝聞】雷諾瓦光影之美 李屏賓抓得住

時間: 2013/05/18

【每日藝聞】雷諾瓦光影之美 李屏賓抓得住 中國時報江家華/台北報導 法國導演布都(Gilles Bou...

【每日藝聞】吉博‧瓦格Gilbert Varga接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每日藝聞】吉博‧瓦格Gilbert Varga接任台北市立...

時間: 2013/05/17

【每日藝聞】吉博‧瓦格Gilbert Varga接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中國時報邱祖胤/台北報導 ...

【每日藝聞】黑眼睛跨劇團《蜜莉安的詭計》用鬧劇的手法呈現台灣當代社會議題 10/29~30花博公園美術園區迎客坊自由入場

【每日藝聞】黑眼睛跨劇團《蜜莉安的詭計》用鬧劇...

時間: 2016/10/27

【每日藝聞】黑眼睛跨劇團《蜜莉安的詭計》用鬧劇的手法呈現台灣當代社會議題 10/29~30花博公園美術園...

【每日藝聞】編舞家阿喀郎.汗 奔向無止境的自我超越

【每日藝聞】編舞家阿喀郎.汗 奔向無止境的自我超越

時間: 2013/08/14

【每日藝聞】編舞家阿喀郎.汗 奔向無止境的自我超越 表演藝術雜誌 第201308期 文字 林亞婷 臺北藝...

【每日藝聞】EX-亞洲劇團2015旗艦創作《馬頭人頭馬》以肢體描繪印度寓言故事 呈現直指人性的無國界劇場美學

【每日藝聞】EX-亞洲劇團2015旗艦創作《馬頭人頭馬...

時間: 2015/03/24

【每日藝聞】EX-亞洲劇團2015旗艦創作《馬頭人頭馬》以肢體描繪印度寓言故事 呈現直指人性的無國界劇...

【每日藝聞】國家地理125年 經典再現

【每日藝聞】國家地理125年 經典再現

時間: 2013/08/28

【每日藝聞】國家地理125年 經典再現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以探險精神聞名的《國家地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