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ART藝游網>藝文情報>出版>圖書

好康優惠

2024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活動介紹

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 Third Wing-Art Concept and Its Discontents

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 Third Wing-Art Concept and Its Discontents

出版日:2014/07/24

作者:高千惠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價格:420

官網:http://artouch.com/books/books_detail.aspx?id=2014071415152284#a_author

以第三翅膀-穿梭觀念、藝術、歷史

---------------------------------------------------------------------------

是杜象的尿盂現成物、或是封塔那割破畫布的那一刀,

還是卡拉瓦喬的人頭自畫像?

或什麼事物,可以稱為藝術?

什麼樣的人,可以算是藝術家?

什麼據點,才算藝術的發生場域?

什麼時候,那就是藝術?

當策略成為一種藝術,關係藝術的美學立足點又在哪裡?

------------------------------------------------------------

藝術,不再只是一幅畫或一件雕塑,而是一種觀念的釋放,

是對哲學、政治、人性、物質文明等發展,給予回應的種種形式和態度。

乘著飛翔工學中看不見的懸空力量,穿梭於觀念、藝術、歷史之中,

以尋找觀念藝術與藝術觀念間有跡可尋的思想美學蹤跡。

------------------------------------------------------------

本書是一本藝術觀念與觀念藝術的史敘與思考筆記,目的在為當代藝術的論述背景作出觀念、理論、實踐的文脈追蹤。試圖從過去的藝術史和當代藝術作品中,重新觀看藝術觀念和觀念藝術的新對話,以便打開觀念藝術的黑盒子,窺看歷史時空下的藝術觀念之形成。

藝術已是一種觀念的釋放,觀念藝術的藝術觀念,不是一塊看不懂的白布,也不是一塊不能看懂的黑布。它有過去、現在和有跡可尋的未來;它是思想、是生活、是行動,也是意識型態。

這是寫給對觀念藝術迷惑者和研究者的書。遊於觀念藝術與藝術觀念之間,作者以其長期沉浸於藝術的思考,為藝術讀者和研究者描述、辨識、理解觀念藝術思想的形成世界,以及它在不同時空上的社會功能與時代意義。

 

 

導讀:

 

如同攀岩,當代藝術的美學索引,以及其人間懸念

《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是一本以藝術觀念與觀念藝術的史敘與思考筆記,旨在為當代藝術的論述背景與間隙空間,作出觀念、理論、實踐的文脈追蹤。

 

佛洛伊德在其《文明及其不滿》中,以「文明及其不滿」作為結尾。他指出文明能使人陷入精神險境,但社會又是由人所組成,作用於人的各種文明 戒律一樣作用於社會。這種交互或滋生的現象,正常、異化或病態,在「文明及其不滿」中持續存在。藝術觀念的延展與擴張,同樣起於「藝術及其不满」。此「不 滿」包括藝術載體內與載體外的問題,例如哲學、政治、人性、物質文明等發展中,藝術所能回應的種種形式和態度。另一方面,為了解決「不滿」,以及現實與藝 術之間的懸念,有關藝術觀念的疆域界定,如同攀岩,它有著地點、著眼點、著力點、著峰點,也有懸空狀態。此懸空狀態既是不滿,也是一種開放空間,成為藝術 與思想活動、社會行動的共振的場域。

 

究竟什麼是觀念藝術? 什麼是藝術觀念?介於哲學與社會之間的當代藝術,如何成為一種可多元對話的視覺文化?卡拉瓦喬自畫像中的人頭,與馬歇爾.杜象的現成物尿盂,有沒有可以對 話的交點?觀念藝術家封塔那割破畫布的第一刀,是「抽刀斷水水更流」的那一刀?還是「一刀斷壁」的那一刀?什麼事物,可以稱為藝術?什麼據點,才算藝術的 發生場域?什麼時候,那就是藝術?什麼樣的人,可以算是藝術家?什麼過程,產生了藝術作品?當策略成而一種藝術,關係藝術的美學立足點在那裡?這些觀看和 觀念,在藝術的觀念行旅中處處可擷得。

 

今日,藝術已是一種觀念的釋放,但這釋放不代表新舊的輪替,而是用21世紀之眼,重新觀看古今藝術的觀念流變,並賦予新的定義與詮釋。藝術 的觀念行旅,便是以跨時空的閱讀經驗,從過去藝術史和當代藝術作品中,重新觀看藝術觀念和觀念藝術的新對話,以便打開觀念藝術的黑盒子,窺看歷史時空下的 藝術觀念之形成。

 

因觀念藝術與藝術觀念交叠的天空浩廣,在有限的文字表述時空,個人將之分為二卷。第一卷,有關藝術思想與觀念的演義,分為前現代、現代與後 現代三期,闡述哲學思想對美學觀念的啟動和影響演變。此為藝術疆域的發展史敘,是以經典人文思想與前衛藝術理念作跨時空交流,重新爬梳希羅時期、中世紀、 啟蒙年代、近代思潮,對藝術觀念和觀念藝術的啟廸性。第二卷,有關文本與作品的實踐,則提出近代思想家、藝術家在文本與圖像間的演練。以互文關係為軸線, 旨在針對觀念藝術領域中的語義、文本、文件之再現問題,提出觀念藝術在形而上和行動上的美學判斷,以及現實文化辯證關係。

 

其間,所涉之相關理念,是以啟蒙經驗的傳遞為依據,美學的觀念敘事為引介,個人美學文化行旅經驗為補充,孕生出「觀與念,藝術的窗口」的思 考方向。書寫內容關乎過去、關乎現在,但非旨在預言未來。它們是模式,而不是準則。它們旨在開啟自辨能力,而不是作為定論之用。是故,觀之,念之,打開 的,希望是一個可以越過霧靄,看見遠方的藝術之窗。有此窗口,藝術不會是矇眛的、孤獨的暗室手扎。

 

「第三翅膀」是飛翔工學中看不見的懸空力量,是助力也是阻力。正如這項書寫行動,是針對「何謂當代藝術」的觀念認知之泛化,遂在肯定與否定 中進行觀看、閱讀、沉思、獨白、與反省。它以美學認知和歷史經驗為出發,採敘事闡述方式,進入思辯性的藝術領域,重申藝術觀念的演替脈絡與觀念藝術散枝開 葉的過程,以期找出藝術與思想生產之間,一直未曾斷裂的「不滿」與「留白」之關係。

 

《論藝三部曲》起筆於2000年代中期,是個人針對當代藝術出現「以藝術之名」,謀略為要的亂象,試圖提出當代藝術背後深遠的思想世界,也 相信即便在大眾消費社會,藝術一直有者超越困頓現實的想像、理想、轉化或淨化之功能。因為有此書寫意願,在相近十年間,個人以「觀念」、「評論」、「創 作」三個思維和實踐角度,希望能整理出如何辨明當代藝術的途徑。《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是第一部曲,如果沒有典藏藝術家庭叢書部的信任,慨然對三 部曲的出版支持,訂出明確的出版行事表,我不知道隨著這條當代藝術而歧生的「第三翅膀」,何時才有出籠的機會。在此,衷心感謝出版單位的精神支持。
 

高千惠

高千惠 ( Kao Chien Hui ) 台灣出生,定居美國。藝術領域教學者、藝術文化書寫者、客座策展人、創作者。曾任教於美國紐澤西蒙克爾州立大學、台灣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香港浸會大學、 高雄國立師範大學跨領域研究所。 專研領域 批判性影像導讀、烏托邦的文本與行動 、藝評書寫與創作研究、批判性思考與視覺分析、亞洲當代藝術、現代主義與視覺文化、策展理念與實踐 出版著作 《發燒的雙年展:政治/美學/機制的代言》、《藝術,以XX之名》(典藏藝術家庭)、 《移動的地平線:文藝烏托邦簡史》、《叛逆的捉影-當代藝術家的新迷思》等。 策展經歷 在線人間, 第七屆深圳水墨雙年展特展,2010。改造歷史-中國新藝術/ 中國北京,2010。21日,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藝廊,2009。東西女性形象交流展, 台北故宮博物院、國立台灣美術館、奇美博物館合辦,2005。偷天換日: 當.代.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2005。活性因子,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台北市立美術館主辦,2001。方與圓,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紐 約/台中, 2001。迷思之區- 台北市立美術館主辦,台北,2000。南土風象,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紐約,1998
 

「觀念藝術」有其歷史發展脈絡,一般而言,它可溯至尚個世紀一O年代的“達達”運動,更貼切地說,當藝術課題不自覺地脫離架上繪畫後,就註定了“觀 念”成為未來引領創作的新趨勢。在字義上,“觀念藝術”與“觀念性藝術”是有差別的,後者強調藝術的美學訊息是依附在語意上,換句話,觀念性藝術是透過形 式符號的複雜辯證關係,來傳遞美學的真諦。事實上,藝評的角色,其本身就具有鞏固“觀念至上”的弔詭性格,在這本《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中,高千 惠女士不僅驗證了她自身藝評素養的深度,其斐然文采,游刃於文化、歷史與哲學的險峻視野,也為當代藝術的彼岸,掀開了一扇可供巨視的帷幕。本人在此樂於推 薦與喝彩。

 

─ 台灣前衛藝術家 梅丁衍

 

作者以對當代藝術發展現象不滿而生的第三翅膀,穿越藝術觀念與觀念藝術的歷史藩籬,在美學與批判理論之間,探問什麼是藝術,以此回應當代藝術與社會交合所形成的藝術與生活的模糊分際,以及對於藝術終結的焦慮。

 

行文中屢見作者將個人的沈思,轉化為解惑者的教育身影,徐徐道來美學理論的演化如何推波助瀾,帶來了觀念藝術的生成,以及如何理解當代藝術的表現。

 

這本書讓人望見一位博學者,如何在文字中汨汨織網,又如何在知識的宴饗中翩然起舞。它讓人讀到,一部藝術的歷史,其實也是一部人類文明演進的思想史。

 

─ 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所長 吳瑪悧

 

如何從一個歷時的完整時代試圖跨越每個當代?

從藝術書寫與創作實踐中的觀念作為到觀念裡的藝術證成,本書都稱得上是一本絕佳又全面混搭的具有高度反思、檢視、批判之作。也是具有跨越世 紀『觀念』系譜,書寫創作觀念實踐的企圖之作!給中文世界的藝術觀念創作研習之路,開闢了一道可以不斷循著網絡推進的林中幽徑。作者從觀念史跨越哲學、社 會與政治經濟學轄域下的全球化格式而另闢觀念之思於藝術的存有褶皺,並令其成為可見,成為清晰的當代語境之參與可能。這的確讓我們發現了原來在當代世界 中,人的生活總體是如何已經在當代藝術觀念之中。自然就值得在當代生活觀念之中用心品讀。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院院長/觀念與跨領域藝術家 陳愷璜

 

去年逝世的美學家阿瑟.丹托提出「藝術終結」的三個因素,包括廢除藝術體制的達達主義;對藝術喪失了審美價值的批評潮;以及丹托所指的藝術 史的結束。 丹托認為藝術不再是一個觀念問題了,它在哲學的壓制中得予解放,毋須服膺於特定的發展方向。以種種「自我界定」證成藝術的真理與秩序的現代性實踐, 已因技窮而轉向了丹托所說的「後歷史期」。規範性的大敘述不再被奉守,促使了藝術史的結束;「藝術終結」因而有其正面及積極的意涵。高千惠老師的新書《第 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正好為有關的轉折,作了重要的闡釋。

 

─ 香港浸會大學 人文學科課程主任/香港知名作家 文潔華

 

《典藏今藝術》9月號書評專業推薦

 

─ 臺北市立美術館 館長 黃海鳴

 

放入藝文行事曆 藝文專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