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ART藝游網>藝文情報>音樂>室內樂

好康優惠

2024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活動介紹

《詩琴樂意》雙簧管、中提琴與鋼琴 《Love Poem》Oboe, viola and piano recital

《詩琴樂意》雙簧管、中提琴與鋼琴 《Love Poem》Oboe, viola and piano recital

時間:2018/04/20 - 2018/04/20 《活動已結束》

地點: 演奏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1-1號) (地圖MAP)

單位: 干詠穎 0963-088-824 協辦:淡江大學通核中心 知心樂坊

費用:300,400

售票:https://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hsobWfDDQ3TPHNXSoLY0ig

2018「詩情樂意」雙簧管、中提琴與鋼琴之夜


音樂會曲目: 
1.巴哈 : g小調奏鳴曲, 給雙簧管、中提琴與鋼琴 
J.S. Bach : Sonata a tre in g 
2.克魯克特 : 蘆葦之歌 – 根據尼可拉 雷諾的五首詩, 給雙簧管、中提琴與鋼琴, 作品28 
August Klughardt : Schilffieder, 5 fantasy pieces after poems by Nikolaus Lenau for oboe, viola and piano, op. 28 
3.艾德夫 : 鋼琴、雙簧管與中提琴三重奏, 作品 34 
Ruthardt Adolf (1849-1934) : Trio for Piano, Oboe and Viola, Op. 34 
4.拉斐勒 : 兩首幻想曲, 給雙簧管, 中提琴與鋼琴 
Charles M. Loeffler : Two Rhapsodies for Oboe, Viola and Piano 

音樂會介紹: 
2018「詩情樂意」雙簧管、中提琴與鋼琴的對話,音樂會的組合由木管、弦樂與鋼琴所搭配,結合音樂與詩詞,細膩的呈現出每位作曲家心境的轉變,旋律優美動聽,展現出細膩浪漫雙簧管、中提琴與鋼琴之美。 

音樂會的第一首作品《巴哈:雙簧管、中提琴與鋼琴的g小調奏鳴曲》,共有三個樂章,雙簧管與中提琴以輪唱的方式,曲風節奏鮮明輕快,跳躍似的旋律,展現出精緻莊嚴的曲風。 

第二首作品《克魯克特:蘆葦之歌Schilflieder – Songs of the Reeds》,創作於 1872年,是獻給偉大的浪漫樂派音樂家-李斯特。這首作品共有五個樂章,根據詩人Nikolaus Lenau 的詩,產生出靈感而創作。詩中表達一個男人在失去生命中的愛人後,由於過度悲傷,獨自一人走到一個隱密長有蘆葦的池塘邊,慢慢地回憶著與愛人的種種過往,綿延不絕的動人優美旋律,讓人有無盡的思念。 

第三首作品 《艾德夫:三重奏》共有三個樂章,充滿著浪漫的曲調與優美流暢的旋律。 
音樂會的最後一首作品《拉斐勒:兩首幻想曲, 給雙簧管, 中提琴與鋼琴》創作於 1901年,根據詩人Maurice Rollinat 的兩首詩所引發的靈感創作。這首作品有著悲傷的動人旋律,如同詩詞中形容,吹笛聲將永遠深藏在心中 永難忘懷。 

演出者簡介: 
 
干詠穎 / 雙簧管
 
美國馬里蘭州立大學音樂藝術博士,美國琵琶第音樂學院雙簧管演奏碩士。師事黃綉惠、李泰康、張燦祥、劉廷宏、Jane Marvine及Mark Hill等教授。先後畢業於福星國小、南門國中音樂班、南非國立藝術中學、南非金山大學。在校期間表現優異,多次受著名樂團邀請合作演出,1993年與南非國家交響樂團與Promusica 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莫札特雙簧管協奏曲。次年再度受邀與南非國家交響樂團與Promusica 交響樂團演出理查.史特勞斯雙簧管協奏曲。1995年,與Natal Philharmonic 交響樂團以及金山大學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莫札特雙簧管協奏曲,獲得廣大的迴響,並接受南非國家電台(SABC)與當地各大報紙的訪談,深獲佳評。同年也受邀與約翰尼斯堡交響樂團共同演出阿爾比諾尼雙簧管協奏曲。由於積極參與各項藝術表演活動,表現傑出,深獲好評,1997年獲頒南非豪傑獎,並且於1998年獲得華僑救國聯合總會頒發的海外優秀青年榮譽獎,同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取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地音樂學院碩士,及錄音工程碩士。 

2000年進入美國馬里蘭大學攻讀博士,在校期間擔任博士班助教。2000年加入華府音樂家協會、國際雙簧協會(International Double Reed Society )會員。於2000及2001年連續兩度受邀與美國蘭登交響樂團(Landon Symphony Orchestra)演出莫札特、海頓交響協奏曲(Mozart and Haydn Sinfonia Concertantes)。2001年受邀錄製“ The Defector ”電視節目,並於日本NHK電視台播出。同年與巴爾的摩交響樂團英國管首席Jane Marvine、美國國家交響樂團低音管首席 Linda Harwell 在琵琶地音樂學院合作演出。2001年獲全額獎學金參加北卡洛來大學交響樂團,至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巡迴演出,及北美佛蒙特室內樂音樂節。2001年至2003年擔任美國甘迺迪藝術中心(The John F. 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美國國家交響樂團(NSO)之特約演奏家,於華府地區各個公立學校巡迴演出。2003年取得馬里蘭大學音樂藝術博士學位。 

2003年返國後,積極參與樂團演出,包括與國家交響樂團、天使之翼交響管樂團、節慶管弦樂團、台北愛樂、樂興之時管弦樂團、青管及樂享室內樂團等。2006年3月17日於台北國家音樂廳與樂興之時管弦團合作演出莫札特雙簧管協奏曲。2005年至2013年,分別於台北國家演奏廳,淡江大學文錙音樂廳策劃舉辦多場個人獨奏會及室內樂。 

干詠穎亦積極投入演講與教學,2006年10月及2008年1月於東吳大學「管樂作品研究」舉辦專題講座,12月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發表演講—「鋼琴與木管的對話」,以及受邀於台灣大哥大基金會所舉辦之菁英講座—「異卵雙生的中、西樂器大對談」。2004年於輔仁大學舉辦專題演講—「雙簧管簧片的製作技巧」。2005年11月,於清雲科技大學學術演討會演講並且發表論文:「古典音樂一定要這麼古典嗎?!二十世紀音樂表演藝術的新趨勢」。2008年4月於輔仁大學管樂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雙簧管的歷史沿革與發展之探討」,以及2009年,「穿越浪漫與現代時空的雙簧管之旅-雙簧管音樂演奏實務之探討」。2012 年於社團法人台灣健康演奏技巧推廣協會舉辦專題講座。 2014 年於台灣國際唱片音響協會舉辦音樂講座。於2004-2017,每學期策劃淡江音樂季,並舉辦多場個人獨奏會及室內樂,受到全校師生廣大的迴響。 

現任淡江大學-教務處通核中心主任,並獲選100學年度優良教師以及101學年度教師評鑑優等獎。 
 
蕭宇沛 / 中提琴家 
1976年出生於台北,就讀於私立光仁小學、國立師大附中國中、高中部,曾榮獲北市南區中提琴第一名和台灣區總決賽第二名殊榮。師大附中高中畢業後考取德國國立科隆音樂院(Musikhochschule Cologne)與Prof. Matthias Buchholz門下研習中提琴.於2001年初夏,以特優成績獲取德國中提琴演奏家及獨奏家最高文憑(Diplom & Konzertexamen)。 在校期間曾多次參與ALBEN BERG QUARTETT(ABQ) 已故中提琴大師Prof.Thomas Kakuska室內樂課程,及各歐洲中提琴大師班夏季研習營講座如:ProfessorMOOG(Sion,Schweiz))、Sergio COLLOT(Koblez,Germany) 、Bruno Giuranna(Cremona,Italy)等研習詮釋各樂派之演奏技巧和相關手指基礎訓練等細節。 
1997年於留德期間榮獲德國"STIFTUNG HELGA UND PAUL HOHNEN”私人基金會之中提琴個人組演奏比賽第三名殊榮。 2000年8月參加著名德國慕尼黑國際比賽( ARD) 獲選晉級中提琴個人獨奏入圍準決賽。由於在義大利音樂季(GUBBIO FESTIVA)個人演出獲得中提琴大師賞識提攜,爾後在恩師( Mastro Bruno Giuranna) 的弦樂研習營“Accademia Walter Stauffer”(Cremona Italy)長達三年之深造。 

2002初夏回台後,積極參予多元化室內樂合作系列及個人演出和教學工作;2003年加入台北張榮發基金會之長榮交響樂團中提琴一職,2005年與三位留歐之好友音樂家共同成立德法弦樂四重奏(G&F StringQuartett),推廣德奧樂派之室內音樂系列;同時期兼任宜蘭縣羅東高中及國華國中音樂班之室內樂教職,曾帶領校內鋼琴五重奏學子們參與台灣區室內樂省賽獲取優等殊榮。至今一直活躍於演奏教學、定期樂團巡迴演出與室內樂作品發表首演或台灣音樂創作展演等。 

現今為長榮交響樂團中提琴首席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系擔任中提琴助理教授乙職。 
 
李珮瑜 / 鋼琴 
六歲習琴,十三歲即榮獲台灣全國少年組鋼琴比賽冠軍,隨即以資賦優異兒童身份保送出國的李珮瑜,畢業於古亭國小及師大附中國中部音樂班,在美分別取得曼哈頓音樂學院學士、耶魯大學音樂碩士及演奏家文憑,並已獲得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鋼琴演奏博士及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音樂教育博士,為少數同時擁有雙博士的音樂家。 

李珮瑜在台灣曾師事駱正榮、葉綠娜、魏樂富及張瑟瑟等名師,在美先後師事多位當代國際級的鋼琴演奏大師,如Arkady Aronov、Yoheved Kaplinsky、Claude Frank、Russell Sherman及Gilbert Kalish。李珮瑜為少數榮獲兩次「奇美文化基金會藝術人才獎金」之得主。除此之外,並以其個人獨特的風格及詮釋,在各地演奏均備受矚目,其演奏曾被報評為「能感動人心,其表達情感扣人心弦,具極佳的音樂敏銳力及表達力。」返國服務以來,李珮瑜已於國家音樂廳、國家演奏廳、多所大學及各縣市演藝廳演出,演出型態包括獨奏、伴奏、室內樂,也與小提琴家趙恆振教授合作搭檔二重奏,其優異的演奏能力和敬業的工作態度,已經贏得許多合作對象及音樂工作者的口碑與肯定。她曾參與「法國經典音樂」錄製,並由風潮唱片發行CD出版,也經常應邀為比賽評審及研討會演講,並主持教育部第二梯次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

李珮瑜先後兼任於東海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師大音樂系、真理大學等校,現為淡江大學教育學院專任教授。 

樂曲解說: 
巴哈:g小調奏鳴曲, 給雙簧管, 中提琴與鋼琴 
J.S. Bach : Sonata a tre in g
 
翰塞 巴斯蒂安· 巴哈(1685-1750),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巴哈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被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他的創作集成了巴洛克音樂風格的精華,使用了豐富的對位與賦格技巧。生前以管風琴的即興演奏風靡當代,他的創作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以管風琴為主的「威瑪時期」,以器樂曲和管絃樂曲為主的 「柯登時期」,以及以清唱劇及聖頌等宗教音樂為主的「萊比錫時期」。 

這首給雙簧管、中提琴與鋼琴的g小調奏鳴曲創作於科登時期,共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一開始雙簧管與中提琴以輪唱的方式,緩慢悠揚揭開序幕,進入快板樂段,由一連串的16分音符組織全曲高低起伏的旋律,能量豐沛。第二樂章,節奏鮮明輕快,跳躍似的旋律,展現出精緻莊嚴的曲風。第三樂章,快板 3/8拍,具張力的舞曲風格,音樂輕快活潑、富朝氣的風格,炫技的技巧以華麗燦爛的姿態結束全曲。 

克魯克特 : 蘆葦之歌 – 根據尼可拉 雷諾的五首詩, 給雙簧管、中提琴與鋼琴, 作品28 
August Klughardt : Schilffieder, 5 fantasy pieces after poems by Nikolaus Lenau for oboe, viola and piano, op. 28
 
克魯克特 (1847-1902) 的這首蘆葦之歌Schilflieder – Songs of the Reeds,創作於 1872年,是獻給偉大的浪漫樂派音樂家-李斯特。這首作品共有五個樂章,根據詩人Nikolaus Lenau 的詩產生的靈感而創作。詩中表達一個男人在失去生命中的愛人後,由於過度悲傷,獨自一人走到一個隱密長有蘆葦的池塘邊,慢慢地回憶著與愛人的種種過往。第一樂章,音樂描述這個男人自己內心的感覺,包括景色的變換等。第二樂章,描述大雨與閃電打破了原有的景象。第三樂章描述著男人回憶著跟愛人曾經的美好時光,有如一場夢般。第四樂章,是一個狂風暴雨的景象,閃電交加,池塘中反射出女人的面容,雨水就像頭髮般隨風擺盪。第五樂章,也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樂章,如同兩個愛人深情對話般,雙簧管哭泣般的兩個音符,似乎在喊著愛人的名字,不斷輕輕地嘆息,綿延不絕的動人優美旋律,讓人有無盡的聯想 

五首詩的原文如下 : 
蘆葦之歌 Schilflieder (Songs of the Reeds) Poems by Nikolaus Lenau
 

第一首詩: 
Over there the sun is setting, weary day sinks into sleep 
and the willows hang down low to the pond, so calm so deep. 
And my love is lost forever, flow, oh tears, which no one heeds, 
sad the wind through willows rustles, weaving through the shivering reeds. 
In the depth of desolation you shine brightly from afar,
while through reeds and rushes brightly shines the gentle evening star. 

第二首詩: 
Waning light, the clouds are scurrying and the rain falls like a stone, 
and the noisy winds cry sadly:“Pond, where has your starlight flown?” 
Seeking the light, extinguished in the depths, whipped by the storm. 
Never more your love will smile on my heart’s profoundest gloom! 

第三首詩: 
Oft on secret forest paths I creep in the evening glow 
to the lonely banks of rushes, darling girl, and think of you. 
When the shrubs begin to darken the reeds tell of mysteries deep, 
and a plaintive, whispering voice tells me I must weep, must weep. 
And I fancy I can hear the gentle music of your voice 
while your charming song is sinking into the pond without a trace. 

第四首詩: 
The sun has gone down; black clouds are drifting, 
sultry and anxious all the winds are fleeing! 
Furiously across the sky pallid lightning sears 
and her transient image in the pond appears. 
In the stormy light I seem to see your form 
and your loosened hair blowing in the storm! 

第五首詩: 
Motionless upon the pond lies the moonlight’s gentle glow, 
weaving her pallid roses into the reed’s green wreath below. 
Stags, roving on the hills, look up into the night, 
sometimes the dreaming birds stir in the depths of the reeds. 
I drop my tearful gaze; my soul is pierced to the core 
by sweet memories of you, like a quiet evening prayer. 

艾德夫 : 鋼琴、雙簧管與中提琴三重奏, 作品 34 
Ruthardt Adolf : Trio for Piano, Oboe and Viola, Op. 34
 

艾德夫(1849-1934)為德國作曲家及作家。於1868年至1885年,曾經在日內瓦教授鋼琴,在當地頗受好評。之後回到德國,於1886年在萊比錫當地的音樂學院教受音樂。著名的音樂作品包括多首給鋼琴的獨奏曲和雙鋼琴作品。其他包括這首給鋼琴、雙簧管與中提琴的三重奏。艾德夫也是 “Das Clavier”這本鋼琴使用手冊的作者,也曾經幫多位音樂家撰寫自傳等。 

這首作品為台灣首演,共有三個樂章,充滿著浪漫的曲調與優美流暢的旋律。 

拉斐勒 : 兩首幻想曲 給雙簧管, 中提琴與鋼琴 
Charles M. Loeffler : Two Rhapsodies for Oboe, Viola and Piano
 

這首作品創作於 1901年,根據詩人Maurice Rollinat 的兩首詩而引發的靈感創作。原本作品完成於1898 年,編制是給聲樂、豎笛、中提琴與鋼琴,但是豎笛家在一場意外中去世,拉斐勒於是重新改寫編制, 改寫成雙簧管的版本, 而這位雙簧管家也是他當時的好友之一。兩首幻想曲當中的第一首,”水塘” ,有著如同電影哈利波特般詭異神秘的情境,根據詩詞當中的描述: “aged fish struck blind… goblins… and consumptive toads, 水塘中游著許多古老的魚、低沉沙啞的青蛙叫聲,遠方沼澤中出現許多的小妖精 ”all under the glow of the moon’s “ghostly face, with flattened nose and weirdly vacant jaw, like death’s head lit from within.” 一切都在像鬼魅般的月光下鮮豔奪目。第二樂章,風笛,有著原始悲傷的動人旋律,如同詩詞中形容,吹笛聲將永遠深藏在心中 永難忘懷。 

兩首詩的原文如下 : 
Poems by Maurice Rollinat 

第一首詩 水塘 
THE POOL
 
Full of old fish, blind-stricken long ago, the pool, under a near sky rumbling dull thunder, bares between centuries-old rushes the splashing horror of its gloom. 
Over yonder, goblins light up more than one marsh that is black, sinister, 
unbearable; but the pool is revealed in this lonely place only by the croakings of consumptive frogs. 
Now the moon, piercing at this very moment, seems to look here at herself 
fantastically; as though, one might say, to see her spectral face, her flat nose, the strange vacuity of teeth — a death’s-head lighted from within, about to peer into a dull mirror. 

第二首詩 風笛 
THE BAGPIPE
 
His bagpipe groaned in the woods as the wind that belleth; and never has stag at bay, nor willow, nor oar, wept as that voice wept. 
Those sounds of flute and hautboy seemed like the death-rattle of a woman. 
Oh! his bagpipe, near the cross-roads of the crucifix! 
He is dead. But under cold skies, as soon as night weaves her mesh, down deep in my soul, there in the nook of old fears, I always hear his bagpipe groaning as of yore.

【優惠折扣】
◇兩廳院之友、學生購票可享9折優惠(學生入場時請出示證件)
◇身心障礙人士及其陪同者1人、65歲以上年長者購票可享5折優惠(入場時請出示證件)
◇團體票10張以上可享8折優惠
【注意事項】
◎退、換票最遲請於演出日10天前辦理,須酌收票價10%手續費,逾期恕不受理

放入藝文行事曆 藝文專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