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ART藝游網>藝文情報>專欄>新聞特報

好康優惠

2023 ART HSINCHU 第四屆新竹藝術博覽會

活動介紹

兩岸史話-孟小冬生命中的兩個男人

兩岸史話-孟小冬生命中的兩個男人

時間:2013/05/14

單位:旺報 【文/萬伯翱、馬思猛】 《更多相關活動》

1967年,大陸「文革」之紅色風暴向香港襲來,和平的港灣也不再安寧,在台北的姚玉蘭及嗣女杜美霞多次力邀之下,60歲的孟小冬終於無奈之中選擇了她人生最後的歸宿,去台灣定居。

     
在孟小冬不多的戲曲圈外的交友名錄中,交情深厚者當屬國畫大師張大千了。張大千與孟小冬的相識是在1952年5月,當時小冬住在香港使館大廈。

     
國畫大師親筆題簽

     
1962年,香港大會堂落成,香港博物館主辦「張大千畫展」,為大會堂揭幕首展。時隔10年,舊友重逢,張大千百忙之餘,專程到摩登台小 冬寓所拜訪敘舊,並為孟小冬作畫《六條通景大荷花》。張大千為作此畫專門在下榻酒店另闢一室,囑其諸弟子說:「明天你們都不要來了,我要為孟老師畫大 畫。」

     
孟小冬聽說大師要送大畫給她,喜出望外,遂告訴大千的女弟子馮壁池,請其轉告大千請署款「小冬」,不要再題「令輝」了。大千欣然從命,所以在大千送給孟的字畫中,只有這《六條大通景荷花》是署款稱「小冬大家」的。

     
大畫完成後特送到日本精工裱好,還訂做了一個大匣,張大千親筆題簽以示隆重,還特別告訴孟小冬說,這是他心情最好的時候畫的。

     
1965年春,張大千又為孟小冬畫了《開歲百福》寄贈賀新春,在署款上,張大千仍稱她為「令輝大家」,足見二人摯情一斑。

     
1967年,大陸「文革」之紅色風暴向香港襲來,和平的港灣也不再安寧,在台北的姚玉蘭及嗣女杜美霞多次力邀之下,60歲的孟小冬終於無奈之中選擇了她人生最後的歸宿,去台灣定居。

     
「孟小冬本來預定住在台北市臨沂街13巷(杜美霞家)的,由於坐了兩天船,精神實在感覺太疲倦,臨時住在陽明山一座別墅裡。當孟小冬知道 有很多人曾到臨沂街去看她,空勞往返的時候,她非常惋惜地說:「這太抱歉了,改天兒,我一定跟這些朋友見見面,好好聊聊。」熱鬧了好一陣子。本打算圖清靜 的孟小冬不得不應新聞界的一再要求,於10月6日借陸京士公館客廳舉行了新聞記者見面會。

     
這是一向不善應酬的孟小冬在台灣第一次也是她最後一次公開亮相。後來賃居台北信義路,終日閉門靜養,不再參加任何活動,過起隱居的生活。 定期去昆明街法華寺念佛誦經,並在家中設佛堂每日誦經。平素以看電視、打牌消遣,篆刻印章、臨寫《孟法師碑》。每天陪著她的還是姚玉蘭與杜美霞,孟小冬自 己經常念叨:「她(姚)來我這裡一坐,我就定心,她一天不來,我這日子就不知怎麼過。」

     
孟小冬的衣食非常簡樸,生活有規律。早晨起得很晚,因此她是不吃早飯的,中午一般做點她最愛吃的炸醬麵;晚餐一條魚,一個雞蛋,一碟鹹 菜,粥或米飯;宵夜一杯茶,一碟煮、炸花生米,一個饅頭。這些生活習慣是她幾十年演藝和獨居生活所養成的。偶爾孟小冬也在姚玉蘭的陪同下去吃西餐換換口 味。

     
她的日常生活完全由嗣女杜美霞照顧,每天由其負責家務,照料孟的起居飲食及一切生活細節。孟也將一切內外大事,都託付杜二小姐掌管。如萬一美霞有事不能分身,也必要給媽咪打幾次電話叮嚀囑咐。而能在孟面前能進言的,也唯二小姐一人,可謂母女情深。

     
小冬晚年生活中常有港台恆社弟子前去看望請益,由李慧岩為學生吊嗓。弟子、名詩人李猷則常陪其談字論畫,關心她的生活起居。

     
青年演員葉復潤、崔富芝以及名演員哈元章、周正榮、李金棠、秦慧芬,老友章遏雲及名票高華等均常登府拜望,談天說地,氣氛融洽。

     
孟小冬日常消遣是看電視,客廳裡常開著兩台電視機,好來回轉著看3個台的節目。尤為喜歡看電視劇,常常誇獎一些青年演員會演戲,有「心氣兒」。

     
令筆者感到十分驚愕的是,大陸與台灣隔絕了半個多世紀,兩岸的政治氛圍也截然不同,然而所謂國劇的京劇卻幾乎同時從繁榮走向滄桑,這種戲曲文化興衰現象,非常值得海峽兩岸在為振興京劇而奮鬥的業內人士深思。

     
曾任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教授的王德威,以一位老戲迷的眼光,說出了他對台灣京劇發展的感歎:「這幾年崑曲在台灣大行其道,相形之下,京劇表演顯得尷尬。50年來京劇在台灣的起落,正說明了一種戲曲的滄桑傳奇。

     
隱居台北安度晚年

     
國民黨到台灣時,追隨而來的名角屈指可數,出了一位顧正秋已經是難能可貴。然而基於軍中娛樂的需要,各軍種紛紛成立劇團,京劇因緣際會, 成了國劇。不少大陸來台的青壯演員,從李桐春到哈元章到張正芬,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更重要的,劇校成立,培養了又一輩的人才──尤其是旦角。當年集眾愛 於一身的徐露,接下來的鈕方雨、邵佩瑜、姜竹華、楊蓮英、張安平、郭小莊、胡陸蕙等,都出身此一傳統。魏海敏就是隸屬海軍的海光劇校訓練出來的。

     
1960至1970年的台灣,京劇曾經風光一時。金素琴的告別演出、章遏雲的重登舞台、杜月笙夫人姚玉蘭的祝壽公演、顧正秋偶一為之的特別獻演,外加「冬皇」孟小冬隱居台北,神龍見首不見尾,都曾成為台灣菊壇風靡一時的話題。(全文完)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308/112013051400503.html

放入藝文行事曆
您可能會喜歡的類似的訊息
女兒接棒 林秀偉太古踏復團

女兒接棒 林秀偉太古踏復團

時間: 2013/07/12

舞蹈家林秀偉一九八七年創立了太古踏舞團,但在二○○七年為了協助丈夫吳興國營運當代傳奇劇場,宣告舞...

【新聞特報】ArTalks:網站開站發表會

【新聞特報】ArTalks:網站開站發表會

時間: 2013/02/04

自去年12月台新藝術基金會公布全新的第十二屆台新藝術獎評選辦法後,在國內藝術界引起不小的騷動,...

展覽資訊:VAN CLEEF & ARPELS 寶石的藝術與科學

展覽資訊:VAN CLEEF & ARPELS 寶石的藝術與科學

時間: 2016/04/15

這是在新加坡的藝術科學博物館(ArtScience Museum)於4月23日至8月14日,即將展出的「寶石的...

巴佛傑五月訪台,解讀鋼琴經典

巴佛傑五月訪台,解讀鋼琴經典

時間: 2015/05/11

  2015.4.20發稿            &...

【新聞特報】德國鋼琴家--史岱費爾德 深思人生的「德式浪漫」

【新聞特報】德國鋼琴家--史岱費爾德 深思人生的「...

時間: 2013/01/01

被譽為「鋼琴貴公子」的德國鋼琴家馬丁.史岱費爾德自獲得萊比錫巴赫國際大賽首獎,一直備受世人矚目...

【新聞特報】黃金三磁鐵 龍應台期許衛武營捲動南部藝文能量

【新聞特報】黃金三磁鐵 龍應台期許衛武營捲動南部...

時間: 2013/02/04

文化部長龍應台四日於高雄衛武營 舉行藝文茶敘,邀請雲林以南近兩百位藝文團隊代表彼此認識交流,為兩...

世運主場館、台大社科院、台中歌劇院 帶給台灣的 不只是建築

世運主場館、台大社科院、台中歌劇院 帶給台灣的 ...

時間: 2013/03/19

台灣對伊東豊雄並不陌生,這位新科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的作品已在台灣生根,包括二○○九年高雄世運會主...

紙風車《少年浮士德》學子有共鳴

紙風車《少年浮士德》學子有共鳴

時間: 2013/06/26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自去年十二月起推動「拯救浮士德計畫」,預計走遍全台九三二所國中校園,演出青少年...

加拿大阿爾馮斯馬戲團 擲斧頭踩圓木 伐木樂園懷舊又創意

加拿大阿爾馮斯馬戲團 擲斧頭踩圓木 伐木樂園懷舊...

時間: 2013/08/01

溫潤的木頭香氣飄散,木塊、斧頭、鋸齒木鋸遍地散落。伐木工吟誦魁北克民謠,歡愉熱烈,他們還抓起斧...

皮克斯動畫+交響樂 9月台北登場

皮克斯動畫+交響樂 9月台北登場

時間: 2013/08/01

由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一手創辦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18年來推出《玩具總動員》、《怪獸電力公司》等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