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ART藝游網>藝文情報>專欄>每日藝聞

好康優惠

2024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活動介紹

【每日藝聞】美女機器人演契訶夫三姊妹

【每日藝聞】美女機器人演契訶夫三姊妹

時間:2013/05/28

單位:YOURART藝游網 《更多相關活動》

【每日藝聞】美女機器人演契訶夫三姊妹

中國時報 邱祖胤/台北報導

以開發人形機器人聞名的日本科學家石黑浩,與日本劇場導演平田織二合作,推出改編自俄國大文豪契訶夫的舞台劇《三姊妹》。人形機器人Geminoid F演出劇中么妹一角,去年底首演造成轟動,機器人與真人同台演出的實驗性嘗試,引起全球矚目。

《三姊妹》八月將在台北藝術節呈現,石黑浩也將帶著美麗的Geminoid F首度來台訪問。

靠電腦發聲 與真人沒差別

Geminoid F過去一年不斷在國際媒體亮相,外形跟真人女性看不出分別,但只能靠電腦程式發聲,作出簡單的表情動作。《三姊妹》中設計她坐輪椅出場,除了Geminoid F,台上還有一位管家機器人,與真人一起對戲。

石黑浩是大阪大學教授,被譽為機器人教父。他設計的人形機器人,二○○五年在日本愛知博覽會大出風頭,二○○七年被美國CNN評為影響人類未來生活八大人物之一。他自去年開始主持大阪大學「機器人劇場」計畫。

舞台上互動 探討存在意義

石黑浩曾說:「我一直問自己,人類的特質到底是什麼?是哪些元素讓這些機器人看起來像真人?某種程度來說,人類是演化最高級的機器人,透過機器人與人類在舞台互動,我想進一步探討人類存在的意義。」

《三姊妹》是契訶夫於一九○一年發表的四幕舞台劇,呈現俄國舊式家族的沒落。故事中生於莫斯科的三姊妹,因父親職務調動而搬離家鄉,新生活充滿變數。大姊是中學老師,年近卅未嫁,矜持保守;二姊是鋼琴老師,對婚姻不滿,發展地下情;老三只想嫁給初戀情人,卻周旋在兩個她不愛的男人中間,兩人決鬥後一人死去。

批判高科技 深入勞動議題

機器人版《三姊妹》,時空設定在未來世界的日本,一位專門研究機器人的科學家死後,三個女兒留在落後的城市,與一批面臨淘汰的機器人共同生活。不過,因為老三重病在床,家人找來跟她長得一模一樣的人形機器人一起生活,她們的對話揭露家族祕密,也暗示對高科技的懷疑。

台北藝術節總監耿一偉表示,契訶夫的作品向來深入探討勞動議題,未來人類的勞動力被機器取代後,會產生什麼問題,以《三姊妹》來呈現,更具批判性。

機器人版《三姊妹》八月廿三、廿四、廿五日在台北水源劇場演出。
 

演出資訊

《第十五屆臺北藝術節》5/28(二)~6/23(日)購票不限張數及身分,即享75折優惠。
http://www.yourart.asia/news/show/6246

日本青年團劇團+大阪大學機器人劇場計畫《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
日期:2013-08-23 ~ 2013-08-25
地點:水源劇場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92號
http://www.yourart.asia/news/show/6749
 

延伸閱讀

石黑浩

石黑浩成長於日本京都附近,小時候是個典型的日本男孩,以做機器人模型為樂。雖然如此,比起發明機器人,他卻更關心生命的哲學課題。輕微的色盲讓他不得不放棄原本當油畫家的志願,轉為研究電腦與機器人的視界。他在日本山梨大學就讀時,曾經為盲人建造一具帶路機器人;他後來建造的人形機器人Robovie的元件,也被三菱重工運用在新一代管家通訊機器人「牛若丸」(Wakamaru)的設計裡。對「星艦奇航」中的仿製人百科(Data)深感著迷的石黑浩,認為機器人是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的理想機具。

為了成功模仿人類的外貌與行為,石黑浩把認知科學融入機器人學。反過來,認知科學研究也能利用機器人,做為研究人類感知、溝通與其他官能的測試溫床。這種全新的異體交配法,正是石黑浩口中的仿製人科學。在2005年的一篇論文中,他與研究夥伴做了如下的解釋:「為了讓仿製人和真人一樣,我們必須從認知科學、行為科學與神經科學的角度研究人類的活動;為了評估人類的活動,我們又必須在仿製人身上實踐該行動背後的程序。」
石黑浩的關鍵策略是,根據真人來建構機器人。四年前,他以當時四歲的女兒為對象展開研究,模擬她的身體做了一個初階仿製人,但致動裝置太少,機器人動作僵硬且不自然。石黑浩與日本東京的機器人製造商可可洛公司合作「複製」了真人──NHK電視新聞主播藤雅子,以形狀記憶矽膠與石膏模型建造了複製人一號。金屬骨架外包覆著聚氨甲酸酯與五公釐厚的矽膠皮膚,經過特殊上色,觸感柔軟。再加上衣服、假髮與唇膏,看起來幾乎是藤雅子的翻版。

不過,外觀只是人形的一部份。為了讓複製人一號的上半身擁有流暢的動作,石黑浩為它安裝42個安靜的小型氣壓伺服致動器。但由於這些致動器的動能來自冰箱大小的外部空氣壓縮機,因此運動性能受到了限制。同樣的,石黑浩也把大部份控制單元與感測器安排在仿製人體外,以地面感測器追蹤人類的行動,以攝影機偵察人類的臉部與姿態,並以麥克風接收語音。結果好得驚人。複製人一號皮膚上的壓電式感測器一偵測到碰觸,會立刻舉起手臂,透過柔和的語調以預錄的日語說:「我出現的目的,是為了研究真人與機器人之間的自然溝通。」

人形機器人也有讓人感到不舒服的危險。石黑浩的合作夥伴港隆史表示:「由於仿製人的外觀酷似人類,所以動作與反應上微妙的差異,可能讓仿製人顯得怪異。」這種負面的情緒反應即日本機器人學家森政弘於1970年首度描述的「詭異之谷」(uncanny valley)。不過複製人一號非常逼真,之所以能克服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感受,部份原因就在於它的移動方式很自然。

石黑浩的仿製人科學實驗證明了動作的重要性。他請受試者在布簾拉起的兩秒鐘內辨識出衣服的顏色;受試者不知道的是,布簾後也藏著仿製人,它可能是靜止不動,也可能做出人類常在不自覺中出現的「微動作」。當仿製人靜止不動時,70%的受試者知道自己看到的是機器人;但當仿製人微微動作時,只有30%的人知道那是仿製人。

在這個把新力索尼的愛寶機器狗當成家人一樣對待的國度裡,每天研究仿製人的工程系學生,為機器人發展出特別的保護措施也不奇怪。但有關視線方向的實驗卻顯示,工程師以外的人也可能不自覺的把仿製人當做一般的社交對象。在這些研究裡,受試者與其他人或仿製人對話時,若陷入思考就會把視線轉開。因此石黑浩和助理認為,視線的中斷也許可用來測量仿製人與人類的相似程度。他們認為,想消除人類對機器人在社會中扮演日常角色的心理障礙,這就是關鍵。(較為基礎的仿製人已經開始在日本工作了,那就是沙耶。這部機器人的感測器比較少,動作也有限,是由日本東京理科大學的小林宏所開發,多年來一直在該大學的大廳擔任接待員。)

石黑浩的合作夥伴麥可多曼(Karl MacDorman)曾經研究過詭異之谷與死亡恐懼之間可能的關聯,他認為:「仿製人可說是最後的實驗機器與測試溫床。我們需要更多的仿製人。」

石黑浩的自動機器人雖然可能演變成雙足機器人,但他卻認為仿製人永遠無法超越人類,也就是說,像電影「銀翼殺手」內那種精巧的「同理心測試」,並無存在的必要。這大概有點諷刺吧,石黑浩表示:「暫時困惑個幾秒鐘是可能的,但一整天,那就不可能了。完美的仿製人並不可能存在。」

然而,石黑浩仍希望把下一個仿製人(這次是男性)做得盡可能真實。模特兒是誰?他自己。石黑浩認為,機器複製人可讓他在忙碌的時間表中稍微鬆口氣,因為他可以派機器人到教室或會議室,透過它進行視訊會議。他說:「我永遠想問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活著?人類又是什麼?」一個以電路和矽膠做成的石黑浩,也許很快就能回答他的問題。【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6年第52期6月號】

石黑浩的野望 將來日本機器人工業的教父
http://news.gamme.com.tw/84275
仿製人科學
http://sa.ylib.com/MagCont.aspx?Unit=columns&id=866
石黑浩
http://baike.baidu.com/view/4149811.htm
蹺班專用!超像真人的替身機器人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2410
石黑浩教授再度發表擬真機器美女Geminoid-F
http://hwoarangkang.pixnet.net/blog/post/26172260-%E7%9F%B3%E9%BB%91%E6%B5%A9%E6%95%99%E6%8E%88%E5%86%8D%E5%BA%A6%E7%99%BC%E8%A1%A8%E6%93%AC%E7%9C%9F%E6%A9%9F%E5%99%A8%E7%BE%8E%E5%A5%B3geminoid-f

安東·帕夫洛維奇·契訶夫

安東·帕夫洛維奇·契訶夫(俄語: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 聆聽(說明·資訊),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其劇作也對20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忠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現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醜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以及作品的幽默性和藝術性。
1900年,他創作並發表了四幕正劇《三姐妹》(«Три сестры»),以及短篇小說《在聖誕節節期》、《在峽谷里》。這一年,他當選為俄國皇家科學院名譽院士。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89%E4%B8%9C%C2%B7%E5%B8%95%E5%A4%AB%E6%B4%9B%E7%BB%B4%E5%A5%87%C2%B7%E5%A5%91%E8%AF%83%E5%A4%AB
 

相關報導

石黑浩機器人來台演戲 坐商務艙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7925988.shtml
美女機器人演契訶夫三姊妹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52800499.html
臺北藝術節 Taipei Arts Festival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Arts
Bravo TAF

影音紀實

臺北藝術節 Taipei Arts Festival
http://www.youtube.com/user/2012bravotaf?feature=watch

放入藝文行事曆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您可能會喜歡的類似的訊息
【每日藝聞】2014【我是這樣看世界】講座音樂會  從美國.日本.台灣出發 聽落「樂」生「歌」的故事

【每日藝聞】2014【我是這樣看世界】講座音樂會 ...

時間: 2014/08/27

【每日藝聞】2014【我是這樣看世界】講座音樂會  從美國.日本.台灣出發 聽落「樂」生「歌」的...

【每日藝聞】孫多慈百年回眸 依然有情 百年紀念展在臺舉行

【每日藝聞】孫多慈百年回眸 依然有情 百年紀念展...

時間: 2013/08/17

【每日藝聞】孫多慈百年回眸 依然有情 百年紀念展在臺舉行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

【每日藝聞】《2014新點子樂展-人聲風景》呈現三個各具風情的音樂篇章

【每日藝聞】《2014新點子樂展-人聲風景》呈現三個...

時間: 2014/07/18

【每日藝聞】《2014新點子樂展-人聲風景》呈現三個各具風情的音樂篇章 YOURART編輯 林曉當‧國家表...

【每日藝聞】華麗鋼琴手卡米洛狂想之夜 揮灑爵士意念打造古典想像

【每日藝聞】華麗鋼琴手卡米洛狂想之夜 揮灑爵士意...

時間: 2013/11/11

【每日藝聞】華麗鋼琴手卡米洛狂想之夜 揮灑爵士意念打造古典想像 YOURART編輯 林曉當‧國立中正文...

【每日藝聞】2017TIFA驫舞劇場蘇威嘉《自由步─身體的眾生相》從肢體核心出發 挑戰自我在創作上的極限

【每日藝聞】2017TIFA驫舞劇場蘇威嘉《自由步─身體...

時間: 2017/03/29

【每日藝聞】2017TIFA驫舞劇場蘇威嘉《自由步─身體的眾生相》從肢體核心出發 挑戰自我在創作上的極限 ...

【每日藝聞】1+1雙舞作 姚淑芬《蒼穹下》+何曉玫《親愛的》雙倍感受台灣女性現代編舞家的表現力

【每日藝聞】1+1雙舞作 姚淑芬《蒼穹下》+何曉玫《...

時間: 2013/11/21

【每日藝聞】1+1雙舞作 姚淑芬《蒼穹下》+何曉玫《親愛的》雙倍感受台灣女性現代編舞家的表現力 YO...

【每日藝聞】編舞家阿喀郎.汗 奔向無止境的自我超越

【每日藝聞】編舞家阿喀郎.汗 奔向無止境的自我超越

時間: 2013/08/14

【每日藝聞】編舞家阿喀郎.汗 奔向無止境的自我超越 表演藝術雜誌 第201308期 文字 林亞婷 臺北藝...

【每日藝聞】2014「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2014 Summer Jazz Party 夏日星光閃耀 傳奇經典再現

【每日藝聞】2014「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2014 Summ...

時間: 2014/05/28

【每日藝聞】2014「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2014 Summer Jazz Party 夏日星光閃耀 傳奇經典再現 YOURA...

【每日藝聞】瓦列芙斯卡「樂」分享,首度公開黑膠唱片秘辛 展現穿透人心的美聲琴技

【每日藝聞】瓦列芙斯卡「樂」分享,首度公開黑膠...

時間: 2014/08/26

【每日藝聞】瓦列芙斯卡「樂」分享,首度公開黑膠唱片秘辛 展現穿透人心的美聲琴技 YOURART編輯 豆...

【每日藝聞】蘇文琪×張永達《微幅─迴返於生存之初》跨領域撞擊 新媒體表演藝術的超前衛體驗

【每日藝聞】蘇文琪×張永達《微幅─迴返於生存之初...

時間: 2014/05/12

【每日藝聞】蘇文琪×張永達《微幅─迴返於生存之初》跨領域撞擊 新媒體表演藝術的超前衛體驗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