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位:中國時報 【汪宜儒/台北報導】 《更多相關活動》
六月十五日是作家李喬八十大壽,也是其七十五萬字力作「幽情三部曲」新書發表會。會中,眾作家好友對新作發表評論,結論是他「與台灣的政治現實掛鉤」。李喬聽了頗不服氣,直說:「我覺得不只是這樣,給我大一點的空間嘛!」
繼寒夜三部曲後 又一力作
李喬交遊廣闊,作家鍾肇政、鄭清文,詩人李敏勇,導演曹瑞原,前立委林濁水,學者申惠豐、李永熾、彭瑞金、許素蘭等人都出席新書發表會,還有媽媽粉絲團獻花、獻唱,加上家人作陪,場面溫馨熱烈。
李喬是第十屆國家文藝獎得主,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早年以短篇創作為主,八○年代的長篇「寒夜三部曲」是他最知名代表作,還曾拍成客家連續劇。這次「幽情三部曲」耗時五年多寫成,由《咒之環》、《V與身體》、《散靈堂傳奇》組成。
實驗性格很強烈 大玩形式
李喬原本的構想只有《咒之環》,鎖定台灣三段「穢史」與近期政治運動,分別是一九七二年大甲割地換水傷人事件、一八二○年埔里屠殺原住民慘案、一八六○年西螺三姓大械鬥與紅衫軍運動。透過主角林海山雙眼,直指台灣歷史的創傷與備受詛咒的輪迴。
只是《咒之環》完成後,李喬的靈感卻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又有了後面兩部,大玩形式,實驗性格強烈。《V與身體》是主角何碧生與體內器官對話的故事,透過隸體、楷體、明體這三種字體,呈現主角、器官與客觀敘述三種敘事觀點,幾度翻轉,讓人難以進入,一旦進入卻又倍覺趣味。
從現實寫到奇幻 整理自我
《散靈堂傳奇》講的則是一名棄嬰成為法師,以草藥濟世又建立「散靈堂」,以召喚台灣這塊土地無數冤魂的故事,筆法鄉野、鬧笑又奇幻。
對於這三部曲,李喬坦言,《咒之環》是對現實絕望之作,於是遠離現實,在《V與身體》寫自己與五臟六腑的故事,存心搞笑,卻寫得十分鬱悶。他說,「寫作之於我,是整理自己內在的作業,赤裸地說,是一種自療的行為。」他數度強調自己是絕對悲觀論者,「七十歲後的我,身心大致平安,可是生存環境、時代脈流叫人淚乾泣血。驀然回首,躲進身體仍難擺脫外在環境,就不看人間,跟鬼魂打交道如何?」因此有了《散靈堂傳奇》。
《YOUNG ART TAIPEI 2013第五屆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簡稱YAT)將於2013年5月17日至19日在台北喜來...
日本無極限當代藝術展會Infinity Japan 2015 成功再創里程碑! 日本無極限當代藝術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