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ART藝游網>藝文情報>專欄>新聞特報

好康優惠


崎

活動介紹

目擊歷史 老攝影記者出書

目擊歷史 老攝影記者出書

時間:2013/06/30

單位: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更多相關活動》

前攝影記者楊永智耗時六年完成《他們是歷史的目擊者》一書,並於昨日發表。書中搜羅廿二位活躍於一九六○年代前的第一代攝影記者,他們曾經歷日治時期、中日戰爭、國共內戰到八二三砲戰,在戰地出生入死,為戰亂和戒嚴時期的中國與台灣留下歷史記錄

戰地出生入死 照片說故事

《他們是歷史的目擊者》收錄王小亭、郭琴舫、張廣基、王之一、朱正明、陳耿彬、林權助、秦凱、羅超群、陳永魁、吳紹同、陳蘆隱、傅資生、姚琢奇、浮雲、伊夢蘭、郭惠煜、黃則修,趙次淵、張敦志、李培徽、朱汝瀛的生平與作品;同時在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舉辦「印記 歷史:台灣早期攝影記者經典作品展」,精選書中四十六幅新聞照片展出。

昨日新書發表會上,高齡九十二歲的秦凱,年過八十的吳紹同、姚琢奇、浮雲、郭惠煜等人均到場致意。

姚琢奇登釣島 創台灣第一

《他們是歷史的目擊者》網羅台灣新聞攝影史上的「台灣第一」,如日治時代第一位台灣攝影記者陳耿彬留下當時的社會寫真;台灣第一位女性攝影記者伊夢蘭當年可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另有第一位登上釣魚台的攝影記者姚琢奇;第一位登上南沙群島太平島的吳紹同;及於八二三砲戰殉職的台灣第一位殉職攝影記者傅資生。

楊永智曾任《中國時報》、《自立早、晚報》、《時報周刊》等攝影記者,他表示,「我想找尋攝影記者的『根』。」楊永智說,攝影記者的定位和專業從未受到尊重,早期報社沒有攝影記者,需要拍照時先找相館攝影師,之後才成立攝影部門,以師徒制傳承暗房、沖片和拍照等技術與經驗。

坐第一排看戲 秦凱很幸運

有鑑於第一代攝影記者逐漸凋零,楊永智的使命感更為迫切,他表示,「我希望外界能多了解攝影記者的工作內容,以及照片背後的故事。」

如一九三七年日軍轟炸上海火車站,炸死二百多名候車婦孺,王小亭以膠卷拍下一身是血、在鐵軌旁嚎啕大哭的小孩,照片刊登在美國《生活》雜誌,揭露日軍侵中暴行,舉世譁然,「是華人新聞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一張照片。」

攝影記者在前線衝鋒陷陣,有苦也有滿足,秦凱說,「我一生從事攝影工作很快樂,當攝影記者,就好像是坐在第一排看戲,是何其幸運及快樂。」

放入藝文行事曆
您可能會喜歡的類似的訊息
新秀捏陶開個展 人生74才開始

新秀捏陶開個展 人生74才開始

時間: 2013/07/02

文化部「藝術新秀創作發表補助計畫」首批名單出爐,共有四十位創作者通過申請,其中七十四歲的陳朝銘...

舞影隨形 美編舞家伯克操刀

舞影隨形 美編舞家伯克操刀

時間: 2013/06/13

中國時報【汪宜儒╱台北報導】 難以啟齒的孤獨窘迫,說不出口的善意與愛,就交給舞蹈來表達吧!電影...

2張椅 2個人 單承矩免費分享《收信快樂》

2張椅 2個人 單承矩免費分享《收信快樂》

時間: 2013/06/13

中國時報【汪宜儒╱台北報導】 空曠的舞台,簡單的椅子,兩位演員在一百分鐘的演出中,沒有任何眼神...

蕭勤:藝術不成問題 生命才是大哉問

蕭勤:藝術不成問題 生命才是大哉問

時間: 2013/07/11

藝術家蕭勤的畫作《激》,畫面中有一筆大刷下宛如來自天幕的藍,到底時破碎分解出黃、綠、橘的滴滴點...

BBC年度大劇4/14台灣初登場

BBC年度大劇4/14台灣初登場

時間: 2013/03/22

日舞頻道今天宣布,即將在台灣作《焦點時刻》第一、二季(The HourS1, S2)的獨家首播。該劇集同時為...

【新聞特報】ArTalks:網站開站發表會

【新聞特報】ArTalks:網站開站發表會

時間: 2013/02/04

自去年12月台新藝術基金會公布全新的第十二屆台新藝術獎評選辦法後,在國內藝術界引起不小的騷動,...

楊惠姍張毅琉璃聯展 北京開幕

楊惠姍張毅琉璃聯展 北京開幕

時間: 2013/04/23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23日電)由琉璃工房創辦人楊惠姍、張毅創作的「琉璃之人間探索」聯展,今天在北...

《扭轉的力量》入選上海白玉蘭獎

《扭轉的力量》入選上海白玉蘭獎

時間: 2013/06/16

台灣導演吳汰紝紀錄片《扭轉的力量》入選今年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優秀作品」,將於上海電視台放映,...

鋼琴家葛拉瓦茨基 挑戰全套《音畫》

鋼琴家葛拉瓦茨基 挑戰全套《音畫》

時間: 2013/06/19

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擅長雕琢美麗旋律,作品被七十多部電影拿來當配樂。他的十七首《音畫練習曲》...

現代社會被抽離的當下感… 智慧失能 廖堉安畫低頭族

現代社會被抽離的當下感… 智慧失能 廖堉安畫低頭族

時間: 2013/08/04

當代社會幾乎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捷運、路邊乃至於餐廳吃飯,常可見到「低頭族」手指不斷在螢幕上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