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位:中國時報 【邱祖胤/專訪】 《更多相關活動》
比利時伊莉莎白音樂大賽被譽為古典音樂界最困難的比賽,台灣出生、澳洲長大的小提琴家陳銳(見圖,王錦河攝),二○○九年獲得這項大賽冠軍,成為繼胡乃元一九八五年獲獎之後,第二位在大賽中勇奪冠軍的台裔小提琴家。陳銳八月將在台灣演奏孟德爾頌的協奏曲。
「我跟孟德爾頌很像,樂觀而且幸運,廿歲以前就受到肯定,都想用音樂傳達對世界的美好。」陳銳說:「對於音樂的詮釋,我認為與其追求音樂的感官之美,不如追求深刻;唯有深刻的音樂會讓人記住,並對人類產生影響。」
陳銳今年才廿四歲,散發著清朗光彩。他每年都回台灣度假,臉書上總是可以看到他大啖芒果冰、泛舟戲水的陽光照片。他同時也是索尼唱片公司的簽約藝人,一年在世界各國有超過七十場音樂會等著他。去年陳銳受邀前往瑞典為諾貝爾獎得主演奏,他一上台就有抓住觀眾的魅力,談起音樂更有超齡的見解。
陳銳說,自己與浪漫派作曲家特別親近,談起孟德爾頌的協奏曲,「他的音樂很清爽,深刻而光明,第二樂章就像在很漂亮的花園散步,帶著開心、喜悅及優雅。聽到他的音樂就像能看到他的人。」
「我常看著作曲家的照片,讀他們的傳記及書信,看是否能和他們的音樂連在一起,確定他們對音樂的愛不是裝出來的。」
陳銳一九八九年生於台北,四個月大就隨父母移民澳洲,四歲開始學小提琴,十三歲獲得澳洲國家青年協奏曲大賽冠軍,十五歲時獲得全額獎學金進入美國寇蒂斯音樂學院,師事小提琴大師亞羅桑(Aaron Rosand),二○○八年獲曼紐因大賽冠軍。
關於小提琴這條路,陳銳開始得有些誤打誤撞:「有一次我拿筷子把玩具吉他當小提琴拉,家人笑翻了,爸媽就決定幫我買一把真的小提琴,讓我正式學琴。」當時陳銳才四歲。
真正促使陳銳決心走上音樂,是他八歲那年被挑選前往日本,跟著一百位小朋友參加冬季奧運會的開幕演出。「澳洲只有八位小朋友被挑中,到了日本備受禮遇,有VIP的感覺,這讓我很確定兩件事,一是我很喜歡音樂,二是我喜歡被當成VIP,當時我就決定要當獨奏家。」
陳銳一路走來獲得父母十足的支持,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像天之驕子,因此更投入練習及鑽研音樂,一天練琴超過六小時。「他們一直問我是否確定要走這條路?得知我非常堅持,就一路支持,甚至每個禮拜讓我搭飛機從雪梨飛往布里斯本上課。」
許多人喜歡陳銳的琴音飽滿、音色漂亮,但他卻認為,漂亮是個很淺的東西,「應該要問,你追求的是怎樣的漂亮?」
他說:「當你傳達悲傷情緒,是帶著快樂的悲傷,還是全然的悲傷?是內在的悲,還是外在的悲?是老人的悲,還是年輕人的悲?演奏了兩分鐘之後,這樣的悲傷還是一樣的嗎?」
陳銳將於八月十五日與指揮吉博瓦格及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地點在台北國家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