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ART藝游網>藝企媒合>藝企檔案

藝言堂週訊報

  • 上一頁
  • 下一頁


    好康優惠


    新象文教基金會

    新象三十年

    「新象」(New Aspect)這兩個字,在國際上是一個鮮明的符號,在台灣的社會中是一股鮮活的文化力量,其背後更是蘊含著三分之一世紀所累積的豐厚而多元多面的社會價值及人文意義。

    新象一九七八年成立之初以「活動推展中心」為名,其原始構想是將所有因人文及自然而產生的活動皆涵括在內,其中尤以藝術及運動為主軸。然而,三十年前藝術活動在當時的環境中較不具爭議性,限制和阻力較少,因此,藝術活動的策劃、製作及推展便成為新象的推展主項。

    新象所累積的紀錄斐然,自從一九七八年九月舉辦「法國電子音樂家艾洛瓦示範會」,及同年四月中旬即開始策劃,並於十一月舉行的第一個活動“第四屆亞洲音樂新環境”以來,在過去的三十個年頭裡,總計舉辦將近9000場次的活動(含新象藝術中心四年內逾2,000場次的活動以及36次各類藝術節),參與的人數超過800萬人次,而共襄盛舉的藝術家也逾兩萬人,在國際上已達成與101國來往,從種族區分更超過200種族以上;共計曾在國內88個縣市鄉鎮 135個場所展演;在台灣作世界首演的活動至少100場,樂曲在台灣首演的更是不勝枚舉。這些活動的舉辦不但促成了豐厚的實質文化交流(輸入及輸出)成果,提昇了國內文化藝術,同時在提昇華人藝術家的國際地位以及保存發揚民族傳統方面,都有相當的貢獻。

    在這三十年所舉辦的各項活動中,有許多對當時的社會風氣、潮流、藝術環境、政府法令、群眾觀念、生活素質、國際視野等,都產生了極重要的影響和改變,這使得新象在文化藝術界及整體社會環境上成為開風氣之先、匯集菁英的一種象徵。新象所製作或舉辦的節目,「新象」在群眾的印象中同時也代表著「國際表演趨勢的領導者」。

    一、新象所舉辦之活動我國文化史上第一次:

    新象多年來引進各類藝術活動,使台灣人民得以共享世界藝術脈動,其中有許多藝術形式原本是台灣前所未見的,堪稱為我國文化史上之首例。(如:以文化地域為區分)

    1.亞洲文化

    印度古樂(1988)、印度古典舞蹈(1979)、印尼伽瑪瓏音樂(1982)、日本石見神樂(1985)、菲律賓百雅尼漢民族舞蹈(1981)、香港進念二十面體劇場(1982)、韓國假面舞、造型劇(1979)、斯里蘭卡面劇、音樂、舞蹈默劇(1984)、日本現代打擊樂(岡田知之)(1979)、日本傳統打擊樂(神鼓童)(1984)、日本鬼太鼓(1996)、日本舞踏藝術(白虎社)(1986)、印度武術鼓樂團(1980)、印度卡達克傳統舞蹈 (1990)、印度曼尼波舞(1980)、印度幻影舞(1979)、日本傳統舞劇《菊之會》(2003)、泰國皇家舞院(2006)、蒙古國蒙古國家馬頭琴傳奇(2007)

    2.波里尼西亞文化

    大溪地舞蹈團(1984)

    3.南美洲文化

    委內瑞拉卡拉卡斯芭蕾舞團(1982)、阿根廷探戈(1997, 2003)、巴西嘉年華(2003)

    4.加勒比海文化

    加勒比海大舞蹈團(1987)、千里達鋼鼓樂團(1997)

    5.北美文化

    美國百老匯音樂舞台劇(1992)、契可利亞爵士樂團(1989)、紐約模斯康寧漢舞團與姜凱基(1984)、玻璃樂團(1989)、白橡樹舞壇—巴瑞辛尼可夫(2001)、派特麥席尼爵士樂團(2002)、打著玩(STOMP)(2002)

    6.西歐文化

    印象派大師雷諾瓦油畫原作展(1981)、德國司徒卡特芭蕾舞團(1984)、里維拉西班牙舞蹈團(1980)、布蘭卡黛佛萊明哥舞蹈(1989)、英國皇家愛樂(1981)、碧諾與瑪朵默劇(1979)、馬歇馬叟(1983)、香堤偶劇場(1987)、瑞士默門香默劇團(1984)、雅士西方古樂詠奏團 (1980)、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戲劇-克拉卡劇團(1983)、舞動世紀─愛爾蘭踢踏舞(2000)、瑞士洛桑貝嘉芭蕾舞團(2001)、永恆的歌后─娜娜(2001)、巴黎麗都歌舞秀(2001)

    7.東歐文化

    捷克布拉格交響樂團(1989)、南斯拉夫札格雷愛樂交響樂團(1990)、羅馬尼亞國家芭蕾舞團(1990)、波蘭華沙芭蕾舞團(1990)、匈牙利國家民族舞團(1991)、匈牙利國家交響樂團(1990)、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1995)、馬其頓國家芭蕾舞團(1999)、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 (1999)

    8.蘇聯文化

    莫斯科波修瓦芭蕾舞團(1990, 1994, 2000)、蘇聯超特級芭蕾舞群(1991)、蘇聯芭蕾超級明星舞群(1991)、蘇聯體操韻律表演團(1991)、聖彼得堡愛樂管弦樂團(1994, 2000)、蘇聯愛樂交響樂團(1992)、莫斯科《我不拉車夫》本偶劇團(1999)、蘇聯藝術節(1991)

    9.中亞裏海文化

    韃捷斯坦國立舞蹈團(1991)

    10.非洲文化

    塞內加爾國家舞蹈團(1986)、雅南迦非洲舞蹈團(1994)

    11.本土文化

    遊園驚夢(原著:白先勇。此劇為台灣的多媒體舞台劇之首次)(1982)、棋王(原著:張系國。此劇為台灣的音樂舞台劇之首次)、(1984)蝴蝶夢胡金銓導演、(1987)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原著:黃春明,本土兒童劇)(1999),室外雕刻展:楊英風、朱銘、何恆雄、郭清治(1980),攝影展:郭英聲(1979)、柯錫杰(1980)、李小鏡(1986)、楊基炘(1999)。

    開風氣之先

    新象研辦的節目和活動中,開風氣之先的項目繁多,其中包括有:

    1.自1981年起,專家學者演講收費(提升群眾對專業知識使用者付費的觀念,同時對人們的生活的生活素質亦有所提升。)

    2.1985年起,民間藝廊參觀收費(當時舉辦的重要展覽包括有李小鏡攝影展、詩與繪畫展、西藏佛教文物展、海外華人名畫展、歐洲珠寶展。)

    3.1986年,塞內加爾國家舞蹈團上空演出(引起了藝術與色情的辯證,突破了舊時代中國人社會保守的心理瓶頸。當時這項節目在其他以華人為主的居住區,或者不准演出,或者被要求更改服裝演出。而這些華人地區至今仍未突破過去舊觀念。)

    4.1986年藝術之旅(設計旅遊主題,將觀光旅遊與藝術結合。當時帶動的包括樊曼儂的國外之旅、林衡道的國內古蹟巡禮。此舉帶動了國內旅行社、雜誌社、工商業界間的深度之旅的風氣,這對提昇國人文化素質有著直接的影響。)

    5.小劇場(國內首座小劇場,是台灣劇場史上首部發電機。國內劇場藝術界具影響力的劇團中,有許多當年或者以新象小劇場為發跡之處,或者在此建立其知名度,如表演工作坊、漢霖說唱藝術、方圓劇團、魔奇兒童劇團、環墟劇場、屏風表演班等。)

    6.藝友雅室(將舊時茶館茶與藝結合的情趣,以嶄新風貌呈現──說唱藝術與室內樂帶動此類茶藝館的經營風潮)

    7.姜成濤月光下的音樂會(首開國內大型露天音樂會的風氣,時間為1980年3月29日,約有三萬多人參與。在17年後的1997年5月20日,新象以更龐大的製作,在中正紀念堂推出跨世紀之音音樂會,參與人數近七萬人(全數座椅),將露天音樂會的盛事空前極致。)

    8.1980年,榮星花園公園雕塑展(於戶外空間展示藝術品,推動景觀與藝術的觀念。當時應邀展出的藝術家包括:楊英風、朱銘、何恆雄、郭清治等人。)

    9.郭英聲(1979)、柯錫杰(1980)、李小鏡(1986)、楊基炘攝影展(1999)(提高國人對攝影家地位的認定,及對攝影著作權的重視,並提高攝影家作品的價值。)

    10.1979年,推動民俗藝術(於台北的開放空間中舉辦民俗藝術表演及展示,同時也將民俗藝術帶入國際型會議中。)

    11.1980-2003年,開「大型國際藝術節」及「主題國際藝術節」風氣之先(如「新象國際藝術節」、「環境藝穗節」、「亞洲音樂新環境」、「台北爵士音樂節」、「法國藝術節」、「美洲藝術脈動」、「蘇聯藝術節」、「蘇聯電影節」、「阿格麗希音樂節」、「羅斯托波維奇音樂節」等。

    12.首次音樂會跨國際現場轉播(1983年羅斯托波維奇指揮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於台北演出時現場同步衛星實況轉播,於全美400多個電視網立即播放。)

    13.1989年,捷克布拉格交響樂團來台演出(第一個成功來台演出的共產國家藝術團體,除了突破政府禁止共產國家人民入境的限制,推動“藝術的歸藝術,政治的歸政治”,更帶動此後與東歐國家交流的風潮。)

    14.1990年蘇聯明星芭蕾舞團來台,隨後獨立國協中15個共和國也幾乎接受新象邀請至台演出。

    15.1991年首次邀請百老匯音樂歌舞劇(Hello Dolly)來台演出。

    16.首開兩岸文化交流之舉(最早可源自1982年邀請傅聰來台,而後陸續開始正式而頻繁的交流,並邀請藝術家來台演出。)

    17.邀請國際上負盛名的馬戲團來台演出,提供一個適於閤家觀賞的休閒活動。來台的馬戲團包括:莫斯科大馬戲團(觀眾約35萬人)、俄羅斯大馬戲團(觀眾約30萬人)、歐洲大馬戲團(觀眾約27萬人)、美國環球大馬戲團(觀眾約30萬人)。總計約有數十萬個家庭,100多萬人欣賞這項曲高和眾的演出,是台灣難得有的閤家活動。

    18.從1992年起每年夏天均舉辦命名為“Jazz Jazz Taipei”的爵士音樂節,首開台灣的爵士音樂風氣。

    19.首度將台灣歌仔戲推上中華體育館(明華園歌仔戲)(1994)。

    20.首度將本土藝術推上大舞台(陳達,1980)(蘭嶼達悟族舞蹈,1980)(楊麗花歌仔戲,1981)。

    21.2002年「新世紀之音」─多明哥全民演唱會,首度在國內大型體育場以全部全場座椅(觀眾席)提昇大型活動的欣賞層次。


    所邀請頂尖的藝術家:

    在新象力邀之下而首度來華演出的國際頂尖藝術家包括:

    音樂:

    羅斯托波維奇(指揮、大提琴)、傅尼葉(大提琴)、拉維.香卡(西塔琴)、艾薩.史坦(小提琴)、阿胥肯納吉(鋼琴、指揮)、祖賓.梅塔(指揮)、約翰.凱基(作曲)、柏岡札(聲樂)、基頓.克雷曼(小提琴)、艾森巴哈(鋼琴、指揮)、傅聰(鋼琴)、朗帕爾(長笛)、工藤重典(長笛)、薇希妮芙絲凱亞(聲樂)、赫巴(低音大提琴)、赫格伍德(指揮、大鍵琴)、尼可萊(長笛)、百雅(指揮)、拉蘿佳(鋼琴)、派翠亞(直笛)、阿卡多(小提琴)、亞倫羅桑(小提琴)、羅梅洛家族(吉他)、史托洛傑夫(男低音)、托特里耶(大提琴)、契可利亞(爵士樂團)、貝爾曼(鋼琴)、麥斯基(大提琴)、奧伊斯特拉赫(大提琴)、布林姆(吉他)、史塔克(大提琴)、法國百雅室內樂團(樂團)、鄭京和(小提琴)、普雷特涅夫(鋼琴)、明茲(小提琴)、多明哥(男高音)、卡列拉斯(男高音)、黛安娜羅斯(歌后)、屈提亞可夫(小提琴)、東京弦樂四重奏、黎奇(小提琴)、杜特瓦(指揮)、堤米卡諾夫(指揮)、卡西拉葛(作曲、指揮)、羅徹德斯特汶斯基(指揮)、巴魯耶哥(吉他)、阿格麗希(鋼琴)、娜娜.穆絲蔻麗(歌后)、奧拉摩(指揮)、里契特拉(男高音)。

    舞蹈:

    模斯.康寧漢、艾文.尼克萊斯、保羅.泰勒、布蘭卡.黛.披肩佛萊明哥、安娜妮亞舒薇莉、阿龐德、喬西寇克蘭、利也帕、柯斯洛夫、崔拉莎普、巴瑞辛尼可夫、莫里斯.貝嘉、畑道代。

    戲劇:

    馬歇.馬叟、默門香默劇團、香堤偶劇團、日本蜷川劇場、山海塾、白虎社。

    邀請國外大型團體來華演出:

    聖彼得堡愛樂管弦樂團、紐約愛樂、英國皇家愛樂、華沙芭蕾舞團、匈牙利愛樂、美國國家交響樂團、蘇黎士交響樂團、蘇格蘭管弦樂團、英國藝院古樂管弦樂團、莫斯科愛樂管弦樂團、捷克布拉格交響樂團、匈牙利國家交響樂團、辛辛那堤交響樂團、雅納契克交響樂團、南斯拉夫札格雷交響樂團、柏林廣播交響樂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卡爾沃夫合唱團、千里達鋼鼓樂團、司圖卡特舞團、比利時皇家瓦洛尼舞團、法國萊茵芭蕾舞團、西德科隆歌劇院舞蹈團、美國國際標準舞、太平洋西北芭蕾舞團、塞內加爾國家舞蹈團、加勒比海大舞蹈團、卡拉卡斯芭蕾舞團、美國芭蕾舞團(仙履奇緣)、烏克蘭國家芭蕾舞團、莫斯科市立芭蕾舞蹈團、新西伯利亞國家芭蕾舞團、克里姆林宮芭蕾舞團、白俄羅斯國家芭蕾舞學院、西澳芭蕾舞團、里昂歌劇院芭蕾舞團、普雷祖卡舞團、捷克國家芭蕾舞團、乞丐與蕩婦、大駱駝艦、激情探戈、蘇聯波修瓦芭蕾超級明星舞群、印度卡達克傳統舞團、達捷斯坦國立舞蹈團─列茲金卡、英國愛樂管絃樂團、百老匯舞蹈秀─星光燦爛明星群、舞動世紀─愛爾蘭踏踢舞、白橡樹舞壇-巴瑞辛尼可夫、巴黎麗都秀、法國香榭麗舍管絃樂團、瑞士洛桑貝嘉芭蕾、羅斯托波維奇與國家交響樂團、英國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巴西嘉年華盛會、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捷克愛樂交響樂團、Forever Tango Burn The Floor。

    將名揚國際的華人藝術家邀請回國:

    周文中(作曲)、傅聰(鋼琴)、林昭亮(小提琴)、胡乃元(小提琴)、柯錫杰(攝影)、郭英聲(攝影)、陳必先(鋼琴)、新馬師曾(粵劇)、易曼君(聲樂)、李逸寧(豎笛)、黃安源(胡琴)、江青(舞蹈)、李堅(鋼琴)、呂思清(小提琴)、劉詩昆(鋼琴)、殷承宗(鋼琴)、李小鏡(攝影)、張萬鈞(小提琴)。

    (新象曾多次極力安排優秀華人藝術家與來訪的國際著名樂團合作,以提升華人藝術家的地位:例如林昭亮與紐約愛樂交響樂團、陳必先與英國皇家愛樂交響樂團、陳中申與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演奏馬水龍作品…等。)

    製作大型舞台劇:

    遊園驚夢、蝴蝶夢、棋王、天堂旅館、不可兒戲、小李子不是大騙子。


    為兒童安排特別節目:

    納雪皮影劇團、愚伯木偶戲團、酒囊飯袋兒童劇團、菲律賓NMPC大木偶劇團、梯子劇團、寶瓶劇團、小丑劇團、阿莫與奧古斯汀皮影戲團、黑光幻妙劇團、香堤偶劇團、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莫斯科《我不拉車伕》木偶戲團。

    將國人熟知的國外輕音樂團邀請來台:

    波爾瑪麗亞大樂團、理查.克萊德門、曼陀瓦尼管弦樂團、喜多郎。

    將中國各地傳統民族藝術搬上表演舞台:

    京劇、皮影戲、布馬戲、廣東大戲、傀儡戲、歌仔戲、越劇、豫劇、崑曲、客家八音、陳達說唱民謠、平劇場面、中國戲劇中的默劇、客家山歌、魯聲、蘭嶼精神舞、頭髮舞、台灣說書、南彈、北管、潮洲大鑼鼓、蘇州彈詞、秦腔、八角鼓、南管、梅花大鼓、單弦、布農族小米歌、雅樂……等。

    二、舉辦世紀性特殊活動

    視覺藝術:1981年舉辦印象派大師雷諾瓦油畫原作展。這是我國史上首次西洋大畫家作品展,打開了國際視野,到場參觀民眾逾十二萬人次,引起了歐、美、目的注目。十年後更引發了連串的國際性大師原作的展覽。

    表演藝術:1997年「跨世紀之音」演唱會,邀請頂尖男高音多明哥、卡列拉斯和歌后黛安娜.蘿絲於中正紀念堂廣場露天演唱,現場璀璨絢麗氣勢宏偉的設計,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美於一體,創造出空前獨特的盛會,約七萬的觀眾,為這一場全球美的焦點作見證。

    三、將國內藝術家推介予國際藝壇(以下大部分均為藝術家的首次出國展演)舞蹈:雲門舞集(1979菲律賓、美國、加拿大)、原舞者(1997菲律賓)

    音樂:劉塞雲(聲樂)(1980韓國)、王正平(琵琶)(1979菲律賓、香港、
    1981韓國、1990香港)、李逸寧(豎笛)(1989日本)、衣慎知(鋼琴)
    (1998大陸)、南管、采風樂坊(1997菲律賓)、漢唐樂府(1997菲律
    賓)、吹笛人長笛室內樂團(1999,2000大陸)

    戲劇:蘭陵劇坊(現代劇場)(1983菲律賓)、復興閣皮影戲團(1989香港)、
    表演工作坊(1990香港)、當代傳奇劇場(舞台劇)(1990英國、1993東
    京)美術:朱銘(雕刻)(1980香港)

    四、代理國外藝術家舉行亞洲區巡迴

    由於新象與國際藝術家及經紀人的聯繫,及與亞洲各國的密切關係,因此得以安排此項活動。其中包括:洛杉磯芭蕾舞團漢城演出、香港中樂團日本演出、帕卡冕契可夫大提琴漢城演奏、英國皇家愛樂香港、馬尼拉演出、札格雷愛樂管絃樂團香港演出、日本白虎社至馬尼拉演出、多明哥世紀男高音上海大型演唱會。

    五、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  
    新象對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努力,具開創性及影響力。

    1.最早起於1982年邀請當時身分仍具爭議的旅英鋼琴家傅聰來台演出(台北)

    2.而後更積極促成於1988年8月8日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舉行「海峽兩岸20大作曲
    家面對面」,由新象、哥倫比亞大學、美中交流協會及大陸藝術家聯合會共同主
    辦,算是兩岸文化交流正式開始(紐約)。

    3.1989年引介年輕一代大陸作曲家來台發表作品(台北)

    4.1989年鋼琴家李堅來台演出(首位大陸演奏家以大陸身份來台者)(台北)

    5.1991年大陸鋼琴家劉詩昆來台演出(首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銀牌獎得主。
    是首位贏得國際音樂大賽獎項的中國人)(台北)

    6.舉辦大陸劉德海與台灣王正平香港「王見王系列一」琵琶演出(香港)

    7.「台北上海音樂匯萃」新象率領張昊、許常惠、馬水龍、許博允、潘皇龍、沈錦
    堂、李泰祥等15位作曲家至上海舉行四場音樂會,演出當代兩岸作曲家作品。由
    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音樂學院及新象共同舉辦。(上海)

    8.「王見王系列二」馬曉暉(來自上海)、姜建華(來自東京)、劉明源(來自北
    京)於香港之胡琴音樂會(香港)

    9.1992,2001年邀中央芭蕾舞團來台(這是第一個大陸團體來台演出)(台北、
    台中、台南、高雄)
    10.1993,1994,1996年上海崑劇團來台演出(台北、台中、台南、中壢、彰化)
    11.1993,1996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來台演出(台北)
    12.1993年上海歌舞團來台演出(台北、台中、台南、高雄)
    13.1993年北京舞蹈學院演出(台北、台中、台南、高雄)
    14.1994年北京智化寺京音樂團(台北)
    15.1994,1999,2000,2001,2003年浙江崑劇團演出(台北)
    16.1995年四川自貢市川劇團(台北)
    17.1997大陸五大崑劇團匯演(台北)
    18.1998年胡志厚管子音樂的藝術(台北、台中)
    19.1998年上海京劇院(台北)
    20.1999年浙江少年崑劇班(台北)
    21.2000 跨世紀崑劇七大劇團 (台北)
    22.2001跨世紀崑劇七大劇團 (台北)
    23.2001年中國愛樂交響樂團(台北)
    24.2001年上海京劇院─貞觀盛世(台北)
    25.2002年北方崑曲劇院(台北)
    26.2002年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台北)
    27.2002年中國交響樂團(台北)
    28.2003年崑曲名家名劇匯演(台北)
    29.2003年上海民族樂團(台北)
    30.2003年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正紅旗下》(台北)
    31.2003年麒派名家名劇展(台北)
    32.2004年北京人藝─茶館(台北)
    33.2004年蘇州崑劇院─青春版牡丹亭(台北)
    34.2005年蘇州崑劇院─青春版牡丹亭(台北)
    35.2005年世界華人金嗓大會(台北)
    36.2005年上崑劇團與華文漪─絕代風華(台北)
    37.2006年北京人藝─雷雨(台北)

    六、由新象所發起的國際性組織
    除了策劃主辦各項活動之外,新象亦積極建立與國際社會交流的連繫管道,透過藝術文化擴大與國際間的合作,增加參與國際社會的機會,並有助於提昇國家形象。其所發起的國際性組織包括:

    1.亞洲文化推展聯盟(FACP-Federation for Asian Cultural Promotion):1979年開始,在新象發起及派員至遠東各國親自拜訪及邀請之下,兩年後正式成立,與菲律賓文化中心主席卡西拉葛博士聯合了中、日、韓、菲國內文化推廣領導者,於馬尼拉成立大會,經24年仍持續運作。此組織非但為亞洲最權威,也是最活躍運作的文化性國際聯盟組織,同時也已成為國際上相同類型組織約五大之一。

    此組織旨在促進亞洲地區文化推動(傳統至現代之藝術文化)、提升亞洲地區文化活動各方面的水準(技術、藝術、行政、推廣及擴大市場)

    2.亞洲戲劇協會與亞洲戲劇節(Asian Theatre Association & Festival):由新象於1982年發起創辦,成員包括中華民國、菲律賓、香港、新加坡、韓國、日本、印尼、斯里蘭卡等會員國。新象並承辦第一屆成立大會及戲劇節活動。

    本組織旨在推展亞洲戲劇之交流。第三屆由印尼擔任主辦國,卻因主辦者因政治因素,活動遂告中止。近年各國有意再恢復這個組織和活動。

    3.環太平洋文化協進會(Pan Pacifi Cultural Association):此活動由日本開始奔走,向東京都政府及國會、日本基金會募款,獲得支持贊助。新象為14個亞太各國聯合發起人之一。

    此會以日本東京為中心,每兩年開一次會。以太平洋地區戲劇、舞蹈及通俗音樂表演博覽會的形式為主軸,新象為名譽理事。此會同時與歐美地區主要藝術節負責人,以及日本位於歐美之教育機構,皆有固定聯絡網。目前此組織仍擴大運作中,已演化出「東京藝術見本市」(Tokyo Performing Arts Market)。

    4.亞洲音樂新環境(New Environment for Asian Music):新象為發起創始人。成立後由新象協助推展亞洲現代音樂,策劃舉辦了一系列的新音樂活動和演出。

    七、新象其他國際關係

    1.為ISPAA(國際表演藝術行政人員會議)亞洲代表
    2.法國MARS榮譽貴賓
    3.NAPAMA北美表演藝術管理協會榮譽會員
    4.CINAR榮譽貴賓(代表亞洲地區)
    5.參加在中國大陸舉辦之國際藝術交易會(北京、上海、南京等)

    八、新象曾接受國際正式邀請1.1979年應美國政府邀請前往訪問
    2.1981年應法國政府之邀前往訪問
    3.1986年接受藝術市場博覽會之邀訪問法國
    4.1987及1994年應加拿大政府CINAR邀請訪問
    5.1988年二度接受藝術市場博覽會之邀訪問法國
    6.1988年菲律賓文化中心邀請
    7.1989年波蘭政府邀請前往訪問
    8.1995年12月應邀參加聯合國成立以來首次舉辦之世界表演藝術會議,會議中研 討“21世紀表演藝術”何去何從。新象代表許博允擔任主要專題演講人。
    9.1996年捷克政府邀請
    10.1997年英國政府邀請訪問
    11.1998年澳洲政府邀請訪問
    12.1998以色列文化團體邀請訪問

    九、新象所發起之國內組織

    新象之定位不在於單純的表演活動策劃推動者或藝術經紀人,實際上它有著更積極的社會角色扮演。發起國內文化組織,推動改善國內文化環境及整合國內文化資源,便是具體的例證。

    1.中華民國文化推展協會:由新象與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共同發起,於1982年成立。
    組織旨在統合台灣民間及政府文化活動決策執行者,互相交換資訊、經驗及聯誼,同時積極參與國際組織。

    2.表演藝術聯盟:1986年成立,結合了國內上百個從事表演藝術創作及推廣之單位及個人,如雲門舞集、明華園、蘭陵劇坊、台北歌舞劇劇場、中華民國作曲家協會、屏風表演班、傳大、原舞者、新象文教基金會等,旨在為國內表演藝術團體(包括製作者和推廣者)爭取權益,保障藝術家的生計和權利。期間曾促成表演場地租借辦法之訂定,以及文建會設立獎助表演藝術家成立工作室辦法。同時提出稅法減免問題。

    3.「文化環保」促進會:1988年成立,旨在改善台灣文化環境。參與者包括鮑幼玉、吳靜吉、林懷民、黃永洪、莊靈、楚戈、李行、陳癸淼、劉緒倫、李永萍。此組織目前雖工作停滯中,然當時曾促成立法院設立文化獎助條例,成為法律,同時促成表演藝術稅率完全減免。

    4.中華民國長笛家協會:由新象董事長樊曼儂女士發起,並擔任首任理事長。該協會幾乎邀遍各國頂尖長笛音樂家來台訪問、演出及講學,並積極代表台灣參與國際性長笛音樂會議及音樂節。

    十、創設「新象藝術中心」(1984-1988)
      
    藝術中心的成立旨在成為一個匯集、聯誼、資訊交流、研習、展覽、演出、製作及創發的場所。對藝術活動愛好者而言可藉此場所聚會、交流、欣賞及吸收資訊之外,更可直接參與贊助藝術的機會和管道。對藝術家而言,藝術中心會員的支持和贊助,可穩定其生活,而致力於創作,並將其修習藝術之心得與愛藝者直接分享,共享藝術之內涵。兩者互動,希藉此推動社會文化行為,將其延伸至社區及家庭,加強美育,提高藝術欣賞及文化消費行為。在設立五年期間,此中心內,即密集舉辦了大小活動逾2,500場次。

    經營項目

    小劇場、藝廊、舞蹈教室、畫室、視聽圖書館、錄音室、音樂教室、會議室、絲路餐廳、藝友雅室(含表演區)。

    藝術中心經營期間有多項創舉,帶動了後來國內同類型的活動。例如小劇場的經營;開創系統化,系列化,持續性的專家學者專題演講;國內外藝術之旅藝友雅室茶與藝的結合,及民間藝廊收費,提升藝術消費觀念及習慣。

    藝術中心因經濟不景氣及缺少企業界的支持,因而於1988年停止營運。在經營的四年之間,總計辦了有將近兩千多場的各類型活動。而當時藝術中心所提出的理念和實質的經營經驗,在未來仍有極大的延續及開發空間。

    十一、新象藝訊週刊(1980-1982共發行111期)

    1980年創刊的新象藝訊週刊原為推廣第一屆新象國際藝術節而設,同時也提供國內外藝術活動資訊及專業藝訊,為國內第一份也是當時唯一的同類型藝術性刊物。這份刊物同時也間接給予了日本有心人靈感,因而也創辦了藝術資訊週刊和雙週刊如「PIA」、「City Road」。目前此週刊已成為日本最風行的資訊式雜誌。

    藝訊內容包括音樂、舞蹈、戲劇、文學、電影、繪畫、雕刻、攝影、陶藝及其他手工藝、建築、民俗等各類藝術形態之國內外報導、活動訊息及評介。藝訊最早以3大張的形式發行贈送,每期15萬份,自第15期起增加為8大張16版,改為銷售,訂戶4,500份,零售5,500份。第77期再改版為彩色8開32 版成冊。

    十二、香港國際新象公司
      
    此公司於1991年成立,做為海峽兩岸表演活動與歐美節目亞洲營運中繼站,同時進行開發香港市場及發展大陸公司的據點,以及加強與亞洲各國之聯繫。此公司營運三年共舉辦過「王見王系列」二次及代理表演工作坊至香港,共三項節目計六場演出。本機構的階段性任務完成後,即於1997年結束營運。

    結語
      
    新象三十年的經營,有許多成就和經驗的累積,其在國際及國內的聲譽更是獨具價值,不僅在國內為獨創,在國際亦罕有可與之比擬者,已成為世界上元老級的藝術標竿。然而,三十歲的新象也經歷了許多的波折和困境。回顧過往,思忖未來,新象仍將基於一向的理念和目標,運用既有的有形無形資源,繼續尋求可開發擴展的空間和可能性。

    新象‧環境‧文創 謹誌
    上一步

    新象文教基金會

    任何想要告訴新象‧環境‧文創的問題與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Any words to New Aspect‧Environment‧Culture & Creation, please contact us.

    新象‧環境‧文創
    地址:台北市八德路三段20號10樓D室
    電話:02-25772568
    傳真:02-25773378
    電子郵件:service@newaspect.org.tw

    上班時間:星期一~五 09:30~18:00

    New Aspect‧Environment‧Culture & Creation
    Room D, 10F, No.20, Sec. 3, Bade Rd., Taipei 105, Taiwan
    Tel:02-25772568
    Fax:02-25773378
    e-mail: service@newaspect.org.tw
    Office hour: Mon.~Fri. 09:30~18:00

    官網:http://newaspect.org.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6%96%B0%E8%B1%A1%E7%92%B0%E5%A2%83%E6%96%87%E5%89%B5/184425761595691
    上一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