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ART藝游網>藝文情報>展覽>複合媒材

好康優惠


活動介紹

當代館新春首展「烏鬼」 從鬼魅傳說探索你不知道的東南亞

當代館新春首展「烏鬼」 從鬼魅傳說探索你不知道的東南亞

時間:2019/01/26 - 2019/04/14 《活動已結束》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單位: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更多相關活動》

費用:50

官網:http://www.mocataipei.org.tw/

今年過年的當代館很驚悚!一片喜氣洋洋的農曆新年前夕,當代館內卻驚現鬼影幢幢!喜迎新春之際,當代館帶來很「重口胃」的開春首展烏鬼,特邀新加坡策展人黃漢沖(Jason Wee)及本館協同策展人黃香凝跨國策展,引介來自東南亞及台灣共計10個國家、22位(組)當代藝術家同台展出,藉由台灣與東南亞地區的鬼魅傳說,探討傳說背後的歷史、種族、殖民與殺戳等議題。本展為今年本館規模最大、聚焦於東南亞的當代藝術展覽,一系列精彩作品將自1月26日至4月14日開放展出。

  台灣許多地方都有以「烏鬼」為名的地點,如台南有「烏鬼井」、「烏鬼渡」、「烏鬼埕」「烏鬼橋」、「烏鬼厝」、高雄有「烏鬼埔」、屏東小琉球有「烏鬼洞」。「烏鬼」一詞指的其實是3、400年前被西班牙人、荷蘭人等歐洲殖民者從東南亞帶來台灣當奴隸和傭兵的「黑奴」,而這些以烏鬼命名的地點,據都是當年囚禁與埋葬黑奴,或是被棄的黑奴躲藏居住的地方。

    「烏鬼」這鬼魅般的名詞常於民間傳說中流傳,除了在16、17世紀時期被指稱為東南亞區域的原住民及奴工等,成為對外來者、蠻夷等非我族類的代名詞。此類傳說的穿鑿附會反應東南亞近代史中西方殖民文化的侵略,以及國家獨立體制的動盪下,人們對未來無法預知的徬徨不安,展現自我調節的心理狀態。

    對於這次詭譎奇幻的展覽主題,策展人黃漢沖表示,這個展覽之中的魑魅魍魎,除了偽神祇、食人虎,也包含了時代的他者,如外來者、移民、異教徒、酷兒、甚至是不可見與失能的被統治者。透過藝術家的視角,重新自我探詢在東南亞版圖上,充滿焦慮不安的歷史闇影,深入種族、異教徒、政治、殖民、歷史等相關議題,在展場中並陳與對話,拼湊出各國面對的課題與藝術現況,重新理解我們所不知道的東南亞面貌。

    本展邀請到國內外22位(組)藝術家參與展出:王鼎曄(台灣)、尼潘.歐拉尼維(泰國)、安妮沙末(馬來西亞)、希巨蘇飛(台灣)、吳松吉(泰國)、阿卜杜拉(澳洲)、恩佐.卡馬喬(菲律賓)&連潔(美國)、族卡里.祖琪基(新加坡)、烏茲.里諾(柬埔寨)、莎琳娜.穆罕默德(新加坡)、堤莫斯.庫斯諾(印尼)、梁廷毓(台灣)、郭靜潔(馬來西亞)、陳彬彬(新加坡)、凱西.馬查多(斯里蘭卡)、葉偉立(台灣)、陶志恆(馬來西亞)、楊修華(新加坡)、賈凱.斯里布特(泰國)、諾爾貝托.羅爾丹(菲律賓)、韓幸霖(香港)、顏忠賢(台灣)。

暗藏著集體記憶與身分認同的魑魅魍魎

    設置在展覽入口大廳是由兩位策展人,針對此展覽主題研究蒐集從18世紀至近代的文獻書籍,以歐美殖民向東南亞及台灣擴張的角度,對於非我族類的風土人文,展開鬼魅指稱的傳說。

    顏忠賢的《三寶殿》作品,藉由悼念明朝鄭和的燒王船儀式,試圖重建一個中國文明的傳奇與神話。莎琳娜.穆罕默德長期蒐集研究東南亞各地有關生、死的歷史故事與儀式,展出作品《奇特棲息地的護身符》、《弔念無家可歸的亡靈》,以臨終儀式的想像裝置,探詢酷兒及無家可歸的人,尋找與渴求「家」的歸屬感。葉偉立的《仙跡》作品來自被遺棄的物品,經過修繕改造成玻璃罩裡被鑑賞的展示作品,從商品、垃圾、藝術品三者的轉換與重構,提出身分轉換的思辯。梁廷毓的《斷頭之河》錄像裝置作品,為還原原住民與客家人的歷史衝突事件,及地方神祇顯靈傳聞,進行田野調查,並結合民俗信仰以擲杯問靈的方式,試圖重新敘事史實。希巨蘇飛的木雕作品《SaLaw帶走的人》,重回日據時期高砂義勇隊遠征地新幾內亞,利用當地木頭結合阿美族傳說,建造一尊尊翼展翅的雕像—「高砂的翅膀」,藉此招喚戰死異國的高砂義勇軍靈魂返鄉。

    凱西.馬查多創作主題多圍繞在斯里蘭卡的內戰創傷與記憶,《來世》系列作品透過攝影鏡頭,重回當地種族衝突現場的紀錄,希冀作為受難者們安葬的儀式,讓死者安息,讓生者平靜。安妮沙末的三件艷麗繁複的雕塑作品,皆源自傳統神話《象頭神》、《瑪雅》、《公主7 (披著黃絲巾的第7位公主) 》,作品素材包含婦女各式日常生活家居用品,引申為現代性別身分認同,神聖與世俗、傳統與現代、陰性與陽性間,相互交織的複雜形象。王鼎曄的錄像作品《三留》觸及臺灣早期俗諺曾以「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來描述黑水溝海象詭譎,影像中的波光粼粼反射,鋪陳台灣海峽海域所乘載的移民歷史與記憶。恩佐.卡馬喬&連潔三件雕塑錄像作品,分別懸掛一顆浮動頭像,象徵東南亞共同流傳一位頭身分離的神話幽靈,下方投影出兩位男同性戀的愛情故事,背景穿插柬埔寨金邊城市快速發展樣貌,與當地工人階級間的貧富差距,喻指東南亞各大城市快速變化的環境課題。

揭示殖民歷史與種族偏見的闇影

    吳松吉長期研究1600年至1900年泰國與西方文化接觸的新聞檔案,展出作品《湄南河上的波光粼粼》的掛布上書寫著西方媒體宣傳帝國主義思想,探討西方勢力介入對泰國當地的長期影響力。諾爾貝托.羅爾丹《卡提普南》與《民主》兩件偽宗教旗幟的掛毯裝置,將史實與視覺虛構並置,旨在重探菲律賓對抗西班牙殖民革命的歷史。族卡里.祖琪基五幅《無題》古老黑白的影像作品裝置,畫面中的馬來人和野獸並列一起,暗喻殖民者眼中的凝視與偏見。韓幸霖《第一個登陸遙遠的島的人》繪畫作品以強烈的對比色彩,映照出遷徙者歡樂臉孔之下,滿溢著內心的惶恐焦慮。尼潘.歐拉尼維擅長將不可見之事物視覺化,展出的三件作品《訊號》、《你的邊緣是我的中心》、《膠囊》,分別圍繞在移民、歷史記憶、國家意識等議題。阿卜杜拉展出一系列婚禮攝影作品,背景為馬來西亞穆斯林的婚禮佈置,新人們臉上卻戴上隱含恐怖主義意圖的徽章頭套,揭露穆斯林青年被妖魔化與邊緣化的偏見和刻板印象。烏茲.里諾的作品《透瑪達》為柬埔寨日常用語,代表自然等平常事物,由9大幅肖像攝影作品環繞懸掛著,畫面中是一位位臉上塗滿彩繪顏料的LGBT,觀者在觀看作品的位置與距離,隱射為大眾對LGBT社群的普遍恐懼及界線劃分。

撬開敏感的政權體制禁忌

    賈凱.斯里布特《更衣室》作品陳列著泰國軍用夾克與帽子,分別繡繪上境內伊斯蘭教徒所遭受的暴力寫照,呈現少數民族之個人生活受到社會漠視的現象。郭靜潔兩件炭筆畫作《不要說謊2》與《歡迎來到吉隆坡》,來自於參與馬來西亞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抗爭運動所拍攝的照片,照片的負片以炭筆重繪迴返的影像,如同重回抗爭現場,諷刺呈現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對立狀態。陶志恆《柏油上的畫布》系列作品也反應近年馬來西亞執政黨面臨的重要抗爭現場,影像中在覆蓋在城市街景中的空白畫布,仿佛昭示著被政府極力掩蓋與撇清的社會現實。堤莫斯.庫斯諾製作一部源於印尼皇室鬥虎節傳統的偽紀錄片《老虎之死》,以血腥殺戮的處決過程,點出印尼現代社會中層出不窮地對他者暴力壓迫的意識形態。

一次性展演講座與特別放映

   這次除了展覽外,策展人為了跳脫美術館展覽呈現的形式,展開更多元的對話,辦理一次性展演講座及特別放映。藝術家莎琳娜.穆罕默德以一次性展演講座的形式,於3月17日14:00-15:30,引領觀眾去思考臨終儀式,在這些複雜的口述歷史與紀念儀式中,是否能削減我們對於來世的恐懼與疑慮?

    同時嚴選兩部新加坡電影作品,於4月1311:00-12:10播映《星國戀》、14;00-1540播映《幻土》,透過影像述說新加坡流亡者與移工的生命故事,帶領觀者思考隱藏在富裕國家背後,關於土地、種族、國家等的危機。

放入藝文行事曆 藝文專區
您可能會喜歡的類似的訊息
卡在鞋底的沙 | 石孟鑫

卡在鞋底的沙 | 石孟鑫

時間: 2024/05/04 ~2024/07/06

卡在鞋底的沙 | 石孟鑫  05. 04, 2024 - 07. 06, 2024     1995年出生,2020...

科技與藝術的跨界對話 HTC.現代畫廊《維度.對話》特展

科技與藝術的跨界對話 HTC.現代畫廊《維度.對話...

時間: 2024/03/15 ~2024/05/31

科技與藝術的跨界對話:HTC.現代畫廊《維度.對話》特展 展期|2024.3.15-5.31 地點|宏達電總部...



TOP